团体交流模式对团体创造过程的影响及其背后的脑际神经互动表现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ng676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探讨了团体的交流模式对团体创造过程的影响,并揭示了该效应背后的脑际神经互动特征。研究者依据团体交流模式,创设自然交流组、轮替交流组和电子头脑风暴组三种实验条件。每组被试在上述三种交流模式下分别完成一个非常规用途任务。期间,每组内的两个个体的大脑活动将由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成像技术进行同步记录。行为结果表明:(1)在团体创造力表现上,自然和轮替交流组表现出比电子头脑风暴组更高的稀缺性;此外,轮替交流组的流畅性和稀缺性表现随时间增长的速度比其他两组更为迅速。(2)在团体互动行为(更高的观念聚焦性指标,更早出现合作行为)以及团体认知灵活性上,轮替交流组高于其他两组;此外,轮替交流组的观念聚焦性水平随时间增长的速度比其他两组更为迅速。脑同步结果表明:(1)轮替交流组在左侧背外侧前额叶区域以及右侧前部顶叶区域表现出相对于其他两组更高的脑同步,并均随时间的增长而增长;同时,两处脑区的脑间同步与创造力表现和观念聚焦性水平呈正性相关。这些结果表明,团体的交流模式会对团体的互动创造过程及其背后的脑际神经互动表现产生影响。其中,轮替交流模式有助于促进团体的创造力表现和成员间的信息互动。本研究从行为和神经两个层面为团体创造活动中交流模式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其他文献
海绵城市建设通过对雨水"渗、滞、蓄、净、用、排"等方式的处理,在系统层面、全过程对雨水径流进行管控,使城市具有吸水、持水、释水的水力特性,本文从水资源、水环境、水安
对于柔性直流工程,分别采用两电平换流器、三电平换流器、MMC换流器方案等进行了初步设计。对不同方案的功率器件最小级联数进行计算,并对各方案的主要性能,比如:交流谐波、直流
【正】 鲁迅先生毕生爱好金石文字之学,前期尤专,但所撰写的金石考据专文并不很多,最近发现的《会稽禹庙窆石考》(载《光明日报》1978年11月1日第3版),是其中颇可宝贵的一篇
<正>斯伦贝谢公司新近推出了一种新的核磁共振仪器,该仪器可测量连续、可靠的二维T1和T2,适用于非常规储层和重油储层的地层评价。新推出的NMR仪器在仪器硬件、微程序和脉冲
致密储层非均质性强,物性参数级差较大,用传统的方法建立孔隙度、渗透率模型解释精度低,难以满足精细解释的要求.在论述模糊综合评价技术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根据取心井段储层
风湿性多肌痛(PMR)是多见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的常见临床疾病,但国内报道较少,现将我院1998~2002年收住的PMR12例病人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