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探讨了团体的交流模式对团体创造过程的影响,并揭示了该效应背后的脑际神经互动特征。研究者依据团体交流模式,创设自然交流组、轮替交流组和电子头脑风暴组三种实验条件。每组被试在上述三种交流模式下分别完成一个非常规用途任务。期间,每组内的两个个体的大脑活动将由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成像技术进行同步记录。行为结果表明:(1)在团体创造力表现上,自然和轮替交流组表现出比电子头脑风暴组更高的稀缺性;此外,轮替交流组的流畅性和稀缺性表现随时间增长的速度比其他两组更为迅速。(2)在团体互动行为(更高的观念聚焦性指标,更早出现合作行为)以及团体认知灵活性上,轮替交流组高于其他两组;此外,轮替交流组的观念聚焦性水平随时间增长的速度比其他两组更为迅速。脑同步结果表明:(1)轮替交流组在左侧背外侧前额叶区域以及右侧前部顶叶区域表现出相对于其他两组更高的脑同步,并均随时间的增长而增长;同时,两处脑区的脑间同步与创造力表现和观念聚焦性水平呈正性相关。这些结果表明,团体的交流模式会对团体的互动创造过程及其背后的脑际神经互动表现产生影响。其中,轮替交流模式有助于促进团体的创造力表现和成员间的信息互动。本研究从行为和神经两个层面为团体创造活动中交流模式的选择提供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