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体“育”人:推进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 :第十二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专题报告(学校体育分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iyajun1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以体"育"人。近年来,中原工学院弘扬"博学弘德、自强不息"的校训,立足建立"五育并举"的人才培养体系,以习近平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为指引,积极推进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初步形成了线上和线下互为补充、课上和课下相互促进的体育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研究全面总结梳理该校推进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经验,在此基础上,剖析了高校推进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意蕴、实践路径和未来路向。旨在为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资料、逻辑推理和辩证分析等方法,剖析高校推进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意蕴、实践路径和未来路向。研究结果:近年来,中原工学院积极弘扬"博学弘德、自强不息"的校训,认真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建立"五育并举"的人才培养体系,以习近平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为指引,坚持问题导向,积极探索学校体育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和新举措,着力破解学校体育工作领域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主动推进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把思政教育融入体育教育教学全过程之中,初步形成了线上和线下互为补充、课上和课下相互促进的体育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促进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地落实,较好地实现了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以体"育"人的目标。1.实现以体"育"人: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意蕴(1)推进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是实现以体"育"人的有效途径,过思政教育与体育课程的融合,在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塑造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坚定的理想信念、深厚的家国情怀、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顽强的意志品质,实现以体"育"人,这是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终极旨归。(2)推进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体育文化、体育精神的必然选择,优秀的中华体育文化和中华体育精神需要被继承和弘扬。2020年全国2663所(含独立学院265所)高校共有在校生3833万人。这些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未来将成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中坚力量,同时也是继承和弘扬中华体育文化、体育精神的主力军。(3)推进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应然之举,为抓牢"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教育根本问题,各高校的体育课程改革如火如荼:从打造体育"金课"到建设"一流课程",再到建设"课程思政示范课",可以说当前的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是"顺势而为"且"大有可为"。是新时代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应有之义。(4)推进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体育工作者的责任担当,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和教育信息化改革的大潮中,高校体育工作者要发挥体育人的那股拼劲儿和韧劲儿,努力成为勇立潮头的"弄潮儿",而不是随波逐流的"旁观者"。诠释新时代高校体育工作者的责任和担当。2.推进以体"育"人: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路径,(1)推进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转变体育教育教学理念,推进体育课程思政,最为关键的是要转变传统的体育教育教学理念,从"强‘技’健体"转向"以体‘育’人"。(2)推进体育课程思想建设的抓手:优化体育教育教学模式,积极探索推广线上线下混合式的体育教育教学模式,以优化体育课程载体为抓手,推进体育课程思政建设。(3)推进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完善体育教育教学内容,处理好价值塑造与知识传授、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的关系,以体育课程之"体"载思政育人之"魂"。把思政元素像盐融入水中一样,融入体育教育教学内容之中,并体现在教学大纲、教学日历和教案上,逐步建立起相对完备的体育教育教学内容体系。(4)推进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改进体育教育教学评价,从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来完善体育教育教学评价体系,以推进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在教师层面,主要从教学督导和学生评教两个方面入手;在学生层面,以学生为中心,从评"教"转向评"学",从总结性评价转向过程性评价。研究结论:1.加强顶层设计,为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提供政策指导,加强顶层设计,为落实落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更加科学的导向、更为多样的资源、更加灵活的方式,共同推进体育课程思政建设。2.深化学术研究,为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提供理论支撑,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构建起多层次的课程思政建设研究体系,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实现用理论指导实践。3.加强教师教育,为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提供人力支持,一方面推进教师转变教育理念,树立育人意识,。另一方面要提升体育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最后,要提升教师的教育信息化能力和水平。4.完善教育评价,为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提供动力保障,体育课程思政评价改革要顺时施宜,主动融入教育评价改革的浪潮之中,结合体育课程特点、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育人效果为导向、持续改进的体育课程思政评价体系。
其他文献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必须摒弃旧的教育教学观念,树立新的教育教学观念,在新的教育观念引导下开展小学语文教学。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创设高效的教学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要做好导演,采取不同的方法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爱上语文,喜欢语文,从中得到最大的乐趣。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出以智慧教育引领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教学创新发展,智慧学习空间已成为信息时代教学的必然趋势。它采用云技术为学校建设虚拟外语校园,提供人工智能教学应用服务,包括信息化课堂、学习管理、测试评价、大数据分析等多个系统智能化同步教学平台。本文以教学"Comic strip&Welcome to theunit"一课为例重点介绍基于智慧学习空间的英语听说教学活动是如何开展的。
期刊
目的 探索医共体模式下提高基层医院护理服务能力的方法。方法 由牵头医院护理部通过制定、落实同质化护理管理方案,整合优质护理资源下沉基层医院,加强基层护理人员培训,拓宽管理人员视野等方法,规范基层医院的护理管理。结果 基层医院的护理得到同质化、规范化的管理,护理服务能力逐歩得到了提高;基层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护理服务。结论 医共体建设能促进基层医疗、护理服务能力的提升,推进分级诊疗的实施,使
信息一旦超出合理的量,或者没能以正确的方式传播,也许就会失去它们本身解疑释惑的意义,反而影响公众的理性客观判断,增加受众的心理负担。拥有更多知识,就拥有更高辨别力,就更能在海量信息中找到精准帮助自己认知世界的东西,继而比别人更顺利地完成工作、改善生活。这一向被认为是在信息过载世界里远离焦虑的黄金法则,然而在两年多的疫情及其催生的新网络生态下,这个结论越发像个伪命题。
期刊
2020年12月份安徽省某规模猪场的妊娠母猪发生以腹泻及流产为主要症状的疾病,临床检查疑似为猪流行性腹泻。为进一步确诊本病,试验根据引起猪发生腹泻的常见4种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轮状病毒、猪嵴病毒)的基因片段设计引物,采集妊娠流产仔猪小肠样本并提取总RNA,应用RT-PCR方法进行诊断;此外,还分别采集了妊娠30 d流产仔猪,妊娠60 d流产仔猪的胃、十二指肠、淋巴结、肾脏
针对文南油田文33断块沙二下亚段油藏储层沉积微相展布特征认识不清、开发效果差、开发方案的部署及调整难度大等问题,笔者综合利用研究区的地质、测井等资料,通过岩石成分、结构、泥岩颜色、沉积构造及测井响应等沉积相标志综合分析,再结合研究区区域沉积背景,精细刻画了沙二下亚段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剖析了沉积微相的展布规律。结果表明,文33断块沙二下亚段浅水三角洲由于其湖水较浅,河流营力起主导作用,储层以条带状
学位
针对乌石油田群流沙港组二段油藏断裂构造复杂、薄层砂岩分布及连通性认识不清等问题,通过岩心、测井、地震资料的综合解释与应用,深化了对乌石凹陷三角洲沉积模式及构型特征等认识。研究表明:研究区沉积发育受基准面变化、断裂发育、古地貌等多重因素影响,主要发育基准面调控下的断裂-坡折-凹陷耦合控制形成的三角洲沉积模式;以沉积模式为约束,识别典型沉积微相特征,明确了基准面在先下降再上升的变化过程中经历了湖相—三
自改革开放以来,为了与国际接轨,英语学习教育成了全社会的共识。因此英语学科教育被提上了重要的地位,甚至还成为了各阶段的必修课。很多重视的家长,还会特别给孩子报课外英语兴趣班,提升孩子的英语能力,希望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国际化人才,有国际化视野。本文立足于初中英语教学角度,分析了人工智能时代课堂教学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研究背景:体育课是高校必修的公共课程,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讲话精神,实践"协同育人"理念的重要载体。高校体育里的"课程思政"建设是实现"三全育人"目标的体现。体育课程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保障,思想政治教育课承担着塑造人的职责,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下,体育教育也实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是体育课程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校人才培养体系,是体育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