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栽培类型金钗石斛红外光谱鉴别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guh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分析研究了不同栽培类型金钗石斛的光谱特征。结果显示,螃蟹兰、鱼肚兰、竹叶兰和七寸兰四种栽培类型的金钗石斛样品具有基本相似的红外光谱,但个别吸收峰的峰强及峰位具有明显区别。一维红外谱图显示,四种栽培类型的红外谱图峰位和峰形均很相似,共有峰为(1054±2)cm-1、(1156±1)cm-1、(1244±1)cm-1和(1737±2)cm-1,其中鱼肚兰在1330 cm-1及1596 cm-1处有吸收峰,竹叶兰在1321 cm-1及1623 cm-1处有吸收峰,螃蟹兰在1328 cm-1及1634 cm-1处有吸收峰,七寸兰在1326 cm-1及1626 cm-1处有吸收峰。二阶导数谱图显示,七寸兰在1034 cm-1处的吸收峰相比其它三种类型的最小,而竹叶兰在668 cm-1处的峰形与其它三种明显不同。二维相关光谱图显示,在850-1050 cm-1波段,竹叶兰没有明显的自动峰出现,在(978±2)cm-1处,四种类型中以七寸兰的吸收峰最强;而在1270-1820 cm-1波段,竹叶兰的谱图与其它三种类型的明显不同,自动峰只有1个,而其他三种明显的自动峰有5个。而螃蟹兰在1654 cm-1处的峰较鱼肚兰和七寸兰强。研究表明,利用红外吸收光谱法对于不同栽培类型金钗石斛的快速鉴定分析是可行的。
其他文献
<正>基于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改革的需求,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全面审视和反思教师校本研修存在的问题,在2010年启动校本研训改革,并结合2011年开展省规划课题《教
随着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全面爆发,全球进入智能制造时代。我国政府推出了《中国制造2025》《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等战略规划,也不断释放出重塑
经过新世纪初的规模扩张及2006年以来的内涵建设后,我国职业教育逐渐走上了稳步发展的轨道。目前,无论从理论研究还是政策发展的视野来看,把职业教育作为一种与普通教育均等的教育类型,并为其建立完善的教育层次和结构体系已经成为我国职业教育领域的共识。在这一背景下,改变多年来一直借鉴发达国家和普通教育的职业教育理论视野,建立有中国特色和体现职业教育自身特点的理论体系,逐渐成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