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免疫细胞表面受体在免疫细胞发挥免疫效应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免疫抑制性和活化性受体,决定着免疫细胞的状态和功能,对于免疫抑制性受体及其负向调控作用的研究也引起了很多科学家的重视,成为免疫学领域的热门课题。本室曾通过大规模随机基因测序分别从人和小鼠DC的cD NA文库中获得一条含有C型凝集素样结构域(c-type lectin-like domain,CTLD)的新核苷酸序列,命名为杀伤细胞凝集素样受体L1(Killer cell Lectin-like Receptors L1,KLRL1,已在Gen Bank上登录,人和小鼠KLRL1登录号分别为AF247788和NM177686)。对于人KLRL1(h KLRL1)的研究表明,这是一个具有免疫抑制性功能的受体(Han Y…Cao X.Blood;2004,104:2858-2866)。本研究深入探讨了mK LRL1与DCs、NK的功能关系,并观察了mK LRL1干扰型腺病毒基因治疗肿瘤的效果。对于mK LRL1生化特性的分析表明,mK LRL1在真核细胞内表达为糖基化蛋白分子,且该分子的天然形式可能存在两种糖基化修饰状态。由于mK LRL1主要表达于DCs、NK、T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系,鉴于DCs在免疫应答中的独特功能,我们进一步分析了在DCs成熟、活化过程中mK LRL1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显示mK LRL1可能对于未成熟DCs的功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也可能参与对DCs成熟的调控。抑制mK LRL1在免疫细胞中的表达有助于深入分析其功能,为此我们合成了3对针对KLRL1的干扰小RNA,发现一对干扰效率高的小RNA分子,遂以该片段构建干扰腺病毒载体,同时也构建了mK LRL1的重组腺病毒,结果表明组成性的表达mK LRL1分子对DCs的表型无明显影响,与成熟DCs相比,mK LRL1修饰的DCs吞噬能力明显增强,该DCs与T细胞混合培养时刺激T细胞的增殖能力减弱,促进抗原特异性T细胞增殖的能力也降低,且修饰后的DCs分泌更多的IL-10,但TNF-α分泌明显减少,表现为对DCs功能的负向调控作用。我们还发现mK LRL1作为一种免疫抑制性受体可以抑制NK细胞的杀伤活性。我们进一步我们构建了CT26的肿瘤模型,然后通过注射干扰腺病毒观察了其抗肿瘤效应,瘤体内注射干扰病毒的小鼠表现为肿瘤生长明显减慢。总之,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mK LRL1作为抑制性受体既阴性调节DCs的功能,也抑制NK细胞的细胞毒活性,还有可能作为基因治疗肿瘤的新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