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增强综合素质,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全面强化学校体育工作",这是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的目标和要求。中小学体育工作中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阻碍着体育工作的正常进行,通过文献阅读寻找到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出现的原因,为强化学校体育工作,均衡城乡间、地区间和校际间学校体育的发展提供一些对策。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研究结果:学校体育工作存在的问题。第一,制度不公平问题。中国社会的城乡二元结构对于经济的均衡发展具有严重的阻碍作用,呈现出贫富差距的不平衡,产生了学校体育生源、师资、软件、硬件等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教育制度的合理性是教育公平得以实现的前提,教育权力的转移,教育政策的落实,教育管理的到位,才能够保证高质量教育的实现,学校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权力的实施,政策的落实和管理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第二,分配不公平问题。教育经费是教育事业发展的保障,也是衡量教育差距最直观的指标;在我国举国体制下,体育经费的投入主要偏向于竞技体育,对于学校体育的投入比例比较低,学校体育政策方面对于经费的使用和管理的规定也非常模糊;城乡之间存在着体育教师数量和质量的不均衡,尤其是体育教师待遇方面,城市地区的体育教师的福利待遇比农村地区的体育教师要好很多,同工不同酬的现象更是在城乡之间尤为明显,农村体育教师参加学术交流和进修培训的机会也很少;城乡之间的体育场地和器材都存在着数量不足的现象,但是城市更多的是用地紧张导致的,而农村更多的是由于对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导致的。第三,关系不公平问题。家校关系的扭曲影响了学校体育的健康发展,师生关系作为作为学校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也出现了以利益为导向的扭曲发展。学校体育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一,社会原因。城乡二元结构导致了经济发展和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进而产生了"择校热"和"大班额"等问题;社会中的不良现象对学校产生了影响,分数、升学率等传统评价方式依然是评价学生和学校的硬性指标;教育制度的制定、管理、监督三方没有分开,在学校管理中社会力量参与不足。第二,教育原因。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造成了城乡学生教育机会和教育过程的不公平;教师流动制度的不健全,对教师的职业发展不利。第三,文化与心理原因。受中国传统文化和家长个人的心理影响,更多的以"己"为中心,缺乏团体精神,让老师多多照顾自己的孩子的行为,在学校中经常发生。对策:第一,责任落实:政府责任是保证教育公平的前提。首先,政府需要在财政政策方面更加倾斜到西部地区,带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其次,在政策制定方面,需要更加细化,针对《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等体育类文件中有关教师、经费、器材使用等内容,需要更加具体,比如教师待遇、培训、进修,经费的下放、使用,器材设备的购置、保管、保修等,应该责任到人。第二,结构优化:完善教育分配是保证教育公平的基础。教育资源的分配包括纵向分配和横向共享。纵向分配,包括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资源分配和下级政府对上级政府的资源分配的再转移。针对我国现在教育资源情况,主要是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资源分配,可以保障下级政府有稳定的、高质量的教育资源。横向共享,主要是同级政府之间、校际之间等进行教育资源的共享,尤其是体育资源方面,比如地方的传统体育项目、较为实用的体育教学方法、校本课程的开发经验以及课程内容等,第三,观念更新:重构社会教育观念是实现教育公平的推动力。一方面,大众媒体、学校、教师等与教育相关的人员,应该积极的宣传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等教育理念,改变家长和社会对教育看法,不再把成绩和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另一方面,规范学校的规章制度,严格要求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修养,对教师进行职业培训,更新专业知识,提高教学技能,更重要的是教师只要修养和道德的提高,时刻关注教师与家长的关系,避免过于紧密或者过于疏远的现象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