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基于健康行为过程理论,运用网络干预手段对大学生的身体活动和果蔬摄取行为进行干预,检验了网络干预对多种健康行为的干预效果,并考查了不同干预顺序模式在行为指标及行为相关的社会认知变量指标上的干预效果差异。本研究在武汉大学招募了565名大学生被试,将被试随机分为三组(1)干预组1:前四周接受身体活动干预,后四周接受果蔬摄取干预;(2)干预组2:前四周接受果蔬摄取干预,后四周接受身体活动干预。(3)对照组:不接受相关内容的干预。被试在研究的第一周、第五周、第九周和第十二周分别填写网络调查问卷,完成所有问卷调查的人数为268人(女69.3%),被试的年龄均值M=19.4,SD=1.22,被试流失率为52.6%。通过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差异值t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干预组1和2的果蔬摄取量显著增加(F=7.55,P<.001,Eta2=.08),身体活动量无显著增加(F=1.4,P=.23,Eta2=.02);(2)干预组1和2的果蔬摄取意向、计划、社会支持、自我效能和身体活动的意向、计划、自我效能显著提高;(3)干预组1和2的主观感知生活质量显著改善(F=1.79,P=.01,Eta2=.02);(4)干预组1比干预组2的果蔬摄取量及果蔬摄取意向、自我效能和计划提高显著,先接受身体活动干预可促进后续果蔬摄取的改变。本研究对大学生的多种健康行为改变的干预模式提供了参考和借鉴,对提高大学生身体活动水平和改善大学生饮食结构具有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