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地浸出采铀是一种利用砂岩型矿层对水的渗透性,采用注、抽液孔向含矿岩层注入“溶浸液”和抽取“浸出溶液”而获得铀的先进采矿技术。研究井场下方“浸出液”分布范围,不仅能掌握矿体的被覆盖程度和矿床开采率,且对于地下水体污染监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内蒙古二连盆地某铀矿地浸开采试验基地进行了电法勘查,用以对铀矿地浸开采过程进行探测实验。具体采用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CSAMT)和时间域激发极化法对试验井场进行探测实验。实验区以抽孔为中心布设一个18×18的测网,测网的线距和点距均为10米。电法探测实验时,对穿过抽、注井的5条纵向和4条横向测线进行了CSAMT观测,并对全区进行中间梯度激发极化测量。经过数据处理和反演得到了中梯装置视极化率平面等值线图及CSAMT二维电阻率模型,并结合研究区域已知资料进行了解释,认为电阻率断面上井场区域下方的低阻异常带反映了地浸开采过程“溶浸液”的地下分布状态;视极化率平面等值线图上显示的抽注单元下方的大片低极化率梯度带,可能是由地下浸出液与岩层组成的离子导电体系“薄膜极化”效应产生的异常带。由此推断了内蒙古二连盆地某铀矿地下矿山浸出液溶浸范围。本文对沉积型铀矿地质、岩石物性特征做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首次运用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及时间域激发极化法(TDIP)对试验区砂岩型铀矿地浸采铀的地下“溶浸范围”开展了探测试验,取得了宝贵的第一手数据和资料,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创新性的提出了充分结合矿山地质构造、矿山岩石物性资料、水文、抽-注液化学和水动力过程资料,对探测资料进行综合地球物理分析和解释,提出了铀矿山断裂构造研究是准确圈定地下矿山浸出液溶浸范围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对砂岩性采铀试验区地下“溶浸范围”从方向、深度和面积等维度做出了合理、可信的推断结果。从而总结出了首选电阻率测深(包括:直流测深和电磁测深,人工源和天然场方法),时间域和频率激发极化法作为探测铀矿床地下“溶浸范围”的地球物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