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格是影响人际信任的重要因素,但是已有研究涉及的主要都是初始信任,关于人格与信任恢复关系的研究还很少见,而且使用的人格变量也主要是西方学者给予西方文化提出的人格因素。本研究以人际责任这一立足中国文化的积极人际特质为人格变量,采用三个子研究来探讨人际责任对信任恢复的作用以及背后的机制。研究一使用大学生人际自立量表(Interpersonal Self-Support Scale for Undergraduate Students,ISSS-US)的人际责任分量表和信任情景设想问卷(Scenario Questionnaire of Trust)对1429名被试进行了间隔6个月的两次调查。采用Mplus 7.0软件进行了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交叉滞后分析,其结果显示:模型的拟合良好,χ~2=0.91, p>0.05, RMSEA<0.001, SRMR=0.01, CFI=1.00, TLI=1.00,人际责任不仅能够显著预测同时间段的信任恢复,还能能够显著预测6个月以后测量的信任恢复(β=0.08,p<0.05)。研究二探索了人际责任影响信任恢复的机制,其中研究二(a)探讨了人际熟悉度对人际责任与信任恢复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二(a)请60对被试与自己的朋友一起来完成信任博弈任务,另外请60对被试与陌生人一起完成该任务。调节效应分析的结果显示:在控制了性别和年龄后,人际熟悉度能调节人际责任与信任恢复关系(β=-0.44,t=-3.67,p<0.001),即当对方是朋友时,人际责任不能显著预测信任恢复行为(simple slope=-0.46,β=-0.08,t=-0.72,p>0.05);但当对方是陌生人时,人际责任能够显著预测信任恢复行为(simple slope=2.90,β=0.53,t=4.48,p<0.01)。研究二(b)在研究二a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在陌生人情境中,人际责任影响信任恢复的机制。研究二(b)请74名大学生完成了大学生人际自立量表的人际责任分量表、可信度量表(Trustworthiness scale)和信任博弈任务。中介效应分析的结果显示:人际责任可以通过对对方的可信度评估影响信任恢复(b=1.26,SE=0.67; 95%CI[0.27, 2.94])。本研究的结果提示,人际责任可以影响信任恢复,这种作用在面对陌生人时更明显,其机制之一是人际责任可以通过影响个体对陌生人的可信度的判断来间接影响其信任恢复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