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浙江省金华市苦瓜种植田采集到280株苦瓜的枯萎病病株,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310株病原菌菌株;根据培养、形态特征以及分子学特征,鉴定为由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Schl.)侵染引起。对该尖孢镰孢菌(F.oxysporum)进行致病性及寄主专化型测定,结果表明该病原菌对苦瓜有明显的致病性,但不侵染其他测试的瓜类,证明该苦瓜枯萎病是由尖孢镰孢菌苦瓜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momodicae Sun&Huang)引起,并将该菌株命名为菌株F.ox.m。以F.ox.m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在离体条件下,壳聚糖的分子量与浓度对该病菌的影响。结果表明,壳聚糖作用后F.ox.m的菌丝形态发生畸变,新陈代谢和细胞壁结构发生较明显的变化;除分子量5.0×10~3的壳聚糖外,其他分子量较大的壳聚糖对该病菌的抑菌效果随分子量的增大而增强;分子量相同的情况下,壳聚糖的抑菌效果则随其浓度的增大而增强;壳聚糖作用后F.ox.m的可溶性蛋白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且与壳聚糖的分子量与浓度相关。采用针剌浸根法接种苦瓜幼苗,测定了7个苦瓜品种苗期对枯萎病的抗性,结果显示兴蔬春燕、大白苦瓜、翠绿嫩玉、绿先锋杂交4个品种的苦瓜对苦瓜枯萎病表现为易感,长白苦瓜、精选长绿和青皮苦瓜3个品种的苦瓜对枯萎病表现为中等抗性,且尚未发现有高抗苦瓜枯萎病的苦瓜品种。选取易感品种兴蔬春燕、绿先锋杂交,中抗品种精选长绿、长白苦瓜,进行特定分子量壳聚糖诱导其抗枯萎病的初步防效性研究,结果表明该壳聚糖能不同程度地提高苦瓜对枯萎病的抗性(发病率降低4.8%~15.7%),且能较明显地提高易感品种绿先锋杂交与兴蔬春燕对苦瓜枯萎病的抗性,而对中抗品种长白苦瓜、精选长绿抗性的提高,表现较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