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大鼠腓肠肌钝挫伤后,局部使用外源性机械生长因子(MGF)和PI3K阻断剂后,损伤修复的变化,探讨外源性MGF对肌肉损伤修复的作用及其可能的途径,为治疗骨骼肌损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40只6周龄雄性SD大鼠,体重约为192~256g,随机分为4组,每组35只,即对照组(C),外源性MGF组(M),外源性MGF和PI3K阻断剂组(MI),外源性PI3K阻断剂组(Ⅰ)。各组大鼠均进行一次左侧后肢小腿打击伤处理。M组和MI组于损伤后即刻在伤处皮下肌膜外注射浓度为1μg/0.1mL的MGF 0.1 mL。C组于损伤后即刻在相应部位皮下肌膜外注射生理盐水0.1 mL。MI组和Ⅰ组在损伤前2h,以及伤后每隔8h,共5次注射浓度为3μg/0.1 mL的LY294002(PI3K阻断剂)0.1 mL。每组于损伤后第1、3、6、9和14天同一时间段随机取7只大鼠,取下腔静脉血测化学法测血清肌酸激酶(CK)活性;取伤侧腓肠肌,其中6只用PCR法检测受损腓肠肌组织M-cad mRNA水平,1只用HE染色法观察腓肠肌组织形态结构的改变。结果:C组和Ⅰ组M-cad mRNA表达水平极为微弱。M组和MI组的M-cad mRNA的总体表达水平均高于C组(P<0.01,P<0.01)和Ⅰ组(P<0.01,P<0.01);M组的M-cad mRNA的总体表达水平高于MI组(P<0.01);Ⅰ组的M-cad mRNA的总体表达水平与C组无差别(P>0.05)。M组的M-cad mRNA的表达水平随时间呈明显的上升。M组血清CK活性总体上高于C组和Ⅰ组(P<0.05,P<0.01);MI组血清CK活性总体上高于Ⅰ组(P<0.05)。各组受伤腓肠肌光镜下形态变化未见明显差异。结论:在骨骼肌损伤修复过程中,外源性MGF起到促进卫星细胞增殖的作用;MGF诱导卫星细胞增殖可能是通过但不完全依赖于PI3K/Akt信号通路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