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原发性甲状旁腺增生(PPH)、腺瘤(PA)、非典型腺瘤(APA)、腺癌(PC)的CT表现,评价CT对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PHPT)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总结经病理证实并具有完整临床及实验室资料的134例PHPT的CT资料,观察PPH、PA、APA及PC的CT表现异同。结果 134例共140枚病灶,单发130例130枚病灶,多发4例10枚病灶。PPH 17例22枚,直径0.6-2.8cm((1.2±0.6cm),PA 105例106枚,直径0.3-3.2cm(1.1±0.6cm),APA 10例10枚,直径0.9-3.3cm(2.1±0.7cm),PC 2例2枚,直径2.1-3.0cm(2.6±0.6cm)。124枚病灶位于气管食管沟或气管旁的甲状旁腺区,与甲状腺间均见线状低密度影,3枚病灶未显示,13枚病灶异位,其中9枚位于颈根部。CT上显示的137枚病灶呈圆形、椭圆形、三角形、条或柱状,平扫CT值30-66Hu(45.±12.3Hu),增强后59-209Hu(121.8±32.7Hu),均匀强化99枚,因坏死而强化不均38枚。PPH-PA组和APA-PC组坏死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APA-PC组坏死发生率高于PPH-PA组。结论气管食管沟或气管旁病灶,临床表现为PHPT症候群,对甲状旁腺占位性病变的定位诊断具有重要作用;多发病灶有助于PPH的诊断,病灶体积越大、病灶内出现坏死提示APA或PC,而病灶形态、密度、强化程度在定性诊断中均缺乏特异性,需结合临床及其他检查综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