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呼吸系统的能力在竞技体育运动训练和比赛中直接影响运动员的竞技状态和成绩,在有氧耐力项目中尤为突出,在以有氧耐力为主导的运动项目中,运动员呼吸功能的好坏与运动水平紧密联系。因此通过有效的呼吸功能训练,提高呼吸肌力量、耐力及抗疲劳能力就十分必要,而呼吸肌训练时很好的练习了呼吸功能,因此观察呼吸肌训练给运动员带来的直接影响成为一种新思路。1.根据对自行车中长项目运动员呼吸肌群训练的情况,总结其递增负荷功率车运动的机能状态变化。2.观察分析自行车队员和普通人的呼吸肌训练过程中肺通气的相关指标变化情况,分析训练对肺通气功能带来的影响。3.观测自行车队员和普通人的呼吸肌训练前后主要吸气肌膈肌的形态变化,为可能出现的呼吸功能的改变提供解剖学上的根据。4.分析、评估呼吸肌群训练对自行车运动员及普通人在呼吸生理功能、及主动肌形态上的影响;评估呼吸肌群训练对自行车运动员有氧运动能力的影响,为提高专项能力及运动成绩做出帮助。研究方法:受试者:普通男性受试者8人,公路自行车男运动员8人,年龄20-22岁。两组受试者进行6周呼吸肌训练,训练前后进行肺通气功能测试和膈肌厚度测量,运动员训练前后进行最大摄氧量测试。将两组人群前后的测试结果进行自身对比。呼吸肌群训练方法:采用Power breath呼吸肌训练器。对实验人群进行6周训练,每天3组,每组30次呼吸,强度为30rm。肺通气功能测试:利用CHESTGRAPHHI-101肺功能测试仪,受试者在训练前后进行测试。内容为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分钟最大通气量(MVV),记录FVC测试中第1秒呼气百分比(FEV1),以及MVV测试中的呼吸频率(RR)。功率车逐级递增负荷测试:受试者在MONARK839E功率自行车上骑行,骑行频率在95-100转/分。记录力竭运动时间及最大运动负荷强度。本研究采用VO2peak标准。记录受试者测试的最大摄氧量、最大功率、最大心率。有氧耐力测试中肺功能测试方法:利用CORTEX便携式心肺功能仪对受试者心率、通气量、摄氧量等指标记录。膈肌厚度测试:利用飞利浦HD7 XE型超声仪对受试者训练前后的膈肌厚度进行测量。测量时机为平静呼气末、用力吸气末和用力呼气末时像。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各变量之间的差异,P<0.05为显著性水平,P<0.01为非常显著性水平。研究结果:呼吸肌训练对膈肌厚度的影响:运动员组平静屏气时膈肌厚度训练前后没有显著性差异。该组人员深呼气末膈肌厚度训练前后分别是1.85±0.28、1.79±0.16(mm),没有显著性差异。而运动员训练前后深吸气末时相,膈肌厚度分别为2.73±0.27和2.99±0.35(mm),有显著性差异,变化率为9.5%,说明膈肌在呼吸训练后深吸气时的厚度较训练前有显著增加。普通人群组中,呼吸肌厚度在平静屏气和深呼气末时相的测量数据均未出现统计学差异,而在深吸气末时相的膈肌厚度,从训练前的2.72±0.22(mm)增加到了3.01±0.40(mm),增加幅度为10.6%,两组数据有显著性差异。呼吸肌训练对呼吸功能的影响:经过6周的呼吸肌训练,自行车运动员的VC、FVC、FEV1(%)均没有显著性的差异变化,而MVV较呼吸肌训练前增加了6.43%,并且有统计学意义。同时测量分钟最大通气(MVV)时的呼吸频率(RR)也增加了3.23%,且较训练前有显著性差异。在普通人群组中训练前后呼吸功能的差异更加显著。用力肺活量FVC增加4.81%,同时第一秒的通气率FEV1%也有显著性增加,幅度为3.86%。MVV较训练前有极其显著性增加,增加了10.59%,而RR增加了10.17%,且有统计学意义。但是与自行车运动员组一样,肺活量(VC)在该组没有显著性变化。呼吸肌训练对运动员组有氧能力的影响:运动员组在有氧耐力测试的相关数据前后比较结果如下,相对最大摄氧量训练前后有所升高,但是没有统计学差异;最大功率有一定上升,上升幅度达到5.77%,并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相对最大统计量有显著提高,提升为8.56%(P<0.05);最大心率训练前后几乎没有变化,并且数据没有统计学差异。研究结论:1.六周呼吸肌训练可以有效提高男性普通人群与自行车运动员深吸气末的膈肌厚度。2.六周呼吸肌训练可以有效提高普通男性人群用力肺活量百分及分钟最大通气量,可以有效提高男性自行车运动员分钟最大通气量。3.六周呼吸肌训练能够有效提高男性自行车运动员有氧耐力测试中的最大功率和相对最大通气量,但是未见对相对最大摄氧量有影响。4.呼吸肌训练可以增加膈肌厚度从而增强呼吸功能,进而提升运动表现能力,因此建议公路自行车运动员系统的进行呼吸肌训练从而提升专项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