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理性审视建国70年来中国武术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承蒙饱含民族标识的中国文化基因的历史观照,使得长久以来根植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沃壤的中国武术不仅已成为一种日渐深入人心的文化符号,更使其在新时代中国武术文化"走出去"、"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国家战略引领下以中国文化先行官的身份,充分发挥出了其"讲好中国故事"的符号载体正向效能。然而,在充分肯定中国武术文化取得十分瞩目的辉煌成就同时,也应准确把握中国武术在世界文化同质化愈演愈烈的时代挑战中所遭遇的现实困境。这其中,中西方文化交融与交锋已显常态,中国武术文化内涵受众认知过于偏面,正如传统武术之技击消亡、竞技武术之孤芳自赏、武术哲学之理念缺失,中国武术之表面繁华,内核荒凉等使得作为文化符号的中国武术面临着真实瓶颈。因此上,更源于中办、国办共同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内涵,进一步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认为,唯有理清中国武术更为深层的文化价值内涵,才能使武术以其独有的文化特征在文化全球化的发展大势中寻求更加精准的定位,不断提升中国武术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基于此,运用文献资料法,基于文化学、符号学、传播学等学科理论知识,对建国以来作为文化符号的中国武术相关文献进行整理与归纳,发现,学界关于作为技击符号、身体符号、艺术符号的中国武术已有相关研究,但就其内涵甚广的理论系统而言或许还不够全面。也因此,本研究继续提出体育符号、民族符号,在文化符号概念阐释与中国传统文化学理剖析的基础上,对以上五个符号的中国武术进行深度阐发与考量,探索各个符号下中国武术的文化价值及内涵底蕴,并根据当前发展趋势对作为文化符号的中国武术进行挖掘与展望。这其中,研究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认为文化符号是一个民族或地域借助符号来表达其文化内涵的载体形式或抽象体现,从器物、行为、精神等三个维度对中国文化进行学理分析,发现,其所蕴含的价值理念、人文精神、传统美德等核心要义都呈现出鲜明的民族特征。然而,对于与中华文化一路相伴走来的中国武术,它作为一个中国特有的文化符号,其"刚柔相济、动静相生、避实击虚"的技击思想;形而下之强健体魄、修身养性,形而上之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身体体悟;满载创新、竞技、观赏的现代体育价值;集聚美学特征、武术表演、武术影视作品于一体的艺术创造,以及其武德思想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信仰等皆未形成相应的认同效应。对此认为,唯有揭开其内隐的多元文化价值,才能对新时代作为文化符号的中国武术有整体把控,使其在中国武术文化"走出去"道路上保持一种强势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也因此,纵览建国70年来作为文化符号的中国武术,尽管其已具备一定的涉外交流辐射作用,但在全球文化大融合的时代背景下,中国武术的国际认同偏差仍然使其国际推广进展过于缓慢。所以,作为中国文化中一支独特的符号能量,一方面,要保留传统武术所承载的精神内核,另一方面也应适应新时代的步伐,对其传统认知进行创新,对其内涵进行全面的挖掘,借助多媒体如电影、电视以及互联网等形式,向大众传递出传统武术所透显的技击价值、体悟思想,竞技属性以及崇德向善、武以化人、武以载道、身械合一、体用两全的精神文化,并准确把握武术在国家本土文化中的优势定位,发挥其特有的文化价值功能。以此让全球受众深刻的看到作为文化符号的中国武术各个方面的价值内涵,冲刷中国武术一直以来被视为西方体育融合产物的错误观念,并坚定不移的将其打造成中国品牌文化的新名片,以进一步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话语权以及综合影响力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