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TCC)常因血栓形成、纤维蛋白鞘、导管位置不佳或贴壁等失功,给予尿激酶溶栓后仍不能再通,临床常给予原位换管。由于导管成本较高,原位换管将增加患者经济负担,本研究对TCC完全失功患者行原位手术再通与原位换管比较,观察其疗效及安全性,旨在探讨原位手术再通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厦门市第五医院肾内科收住带涤纶套皮下隧道导管失功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2例,导管完全失功均为导管动静脉端均完全闭塞1~3个月以上。再通方式:原位手术组7例,原位换管组5例。原位手术组在原静脉穿刺点中间位置切开,分离皮下组织后缓慢挑起导管,退出至无名静脉近端位置时,用装有2ml生理盐水的20ml针筒在导管静脉端用力回抽,如能回抽出凝血块,则能开通静脉端,开通后从静脉端置入导丝,然后缓慢将导管从切口处拉出体外;如不能开通静脉,则直接将导管缓慢拉出体外,在彩色超声引导下,重新穿刺把导丝送入右颈内静脉内。在体外将导管动脉端的血栓或纤维蛋白鞘清除,用生理盐水冲洗后,通过导丝经撕脱鞘再将导管重新送入体内。原位换管组在涤纶套及上次静脉穿刺点中间位置切开,分离皮下组织后挑起并缓慢拔出导管,在彩色超声引导下,重新穿刺把导丝送入右颈内静脉内,重新建立一皮下隧道,将新导管从皮下隧道穿过,导丝法置入新导管。通过两种方式比较,观察其置管成功率、感染率以及再通后血流量、尿素清除指数(Kt/V)、尿素下降率(URR)、等指标,对使用效果进行总结评价。结果两种方式导管再通均全部成功,均无血肿、感染等并发症,术后导管使用均通畅,血液透析时血流量均可达220ml/min以上,术后随访3个月,均未出现导管相关性感染。两组患者导管再通后血流量、Kt/V值、URR和感染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TCC导管失功采用原位手术再通,是有效经济安全的方法。病例数少,需扩大样本进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