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哺乳动物精子从发生开始到达受精部位,在雄性及雌性生殖道均会经历一段漫长的旅程。在此过程中,精子所处的雄性和雌性生殖道环境,存在膜囊泡、外泌体和微泡等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可与精子发生相互作用,并调节精子功能。胞外囊泡是由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产生的具有膜结合特征的磷脂双层结构,可携带并传递各种调节分子,如蛋白质、miRNA、mRNA和脂质等,它们可作为信息交流的一种模式,向靶细胞提供各种调节分子。生殖道胞外囊胞还可根据所在部位不同进行命名为小体(-some),如存在于生殖道内的附睾、前列腺、阴道、子宫及输卵管中的胞外囊泡可分别称之附睾小体(epididymosome)、前列腺小体(prostasome)、阴道小体(vaginosome)、子宫小体(uterosome)和输卵管小体(oviductos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