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系统生物学与化学生物学重新认识中医药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cenum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医药历经数千年的发展,有着系统完整的体系,随着国内外对中医药研究的不断深入,它以其确切的疗效和较低的毒性得到了越来越多关注。然而其多成分、多靶点的特点,决定了中药方剂的药味和成分之间关系的高度复杂性,致使方剂配伍规律阐释相对滞后,限制了中医药发展。随着现代生命科学的发展,中医药的系统生物学与化学生物学将传统的基于结构的中药化学研究,引入到生物学活性研究的新层面,在分子靶标和作用机制的基础上,阐释其核心结构与其靶标的作用关系,深层次挖掘中药药效成分与机体的关系以及各有效成分之间协同关系,为临床疗效的提升及创新药物的发现提供更有效的依据。以清肺消炎丸抗炎平喘的作用机制研究为例,作者解析了其中129个化合物,结合NF-κB荧光报告基因的细胞模型、反向对接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发现其中牛蒡子苷、胆酸和绿原酸等通过作用多个靶点,协同调控PI3K/AKT以及RAS/MAPK通路起到协同抗炎作用。借助UPLC/Q-TOF导向的β2AR-cAMP细胞协同增效谱效筛选模型以及化学生物学方法,发现牛蒡子苷等可以作用于PDK1,通过抑制AKT/PDE4,来增强麻黄碱在cAMP通路的信号转导,起到辅助平喘的效果。中医认为人的情志活动与脏腑物质基础的变化相关,通过疏肝理气、疏肝健脾、补气强心等方式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但"肺主悲忧"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课题组选取了柴胡舒肝散等7个不同治法的中药方剂,开展了针对斑马鱼行为学影响的研究,从整体宏观的角度证实了中医不同治法对机体所产生不同的影响。通过计算生物学与多种西药的行为方式进行对比,发现所选方剂分别与作用于肾上腺素、5-羟色胺、多巴胺、γ-氨基丁酸等信号通路的药物所反映的行为宏观趋势一致,揭示了中医的养心、疏肝和健脾理论的内涵,为开展中药抗抑郁药物的研究打开了新的思路。
其他文献
目前,家庭养老的模式以其具有社会养老和社区养老所不具备的心理安慰与精神慰藉的特性在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体系中依旧占据主体地位。因此,在许多发达国家,家庭养老被认为是最
目的观察冰红消肿膏药配合定点运穴推拿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骨伤科门诊及住院诊断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记忆,同时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飞速发展的当代社会,如何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需要不断探究的课题。文章以朝鲜族
本文主要通过举例说明与购货方的往来使用多个账户核算的弊端。为简化核算、减少结算差错,笔者认为与购货方的往来核算只能使用"预收账款"或"应收账款"一个往来账户,即在二者
电影《攻壳机动队》回避了一个根本的问题,即“身体”本身的记忆属性。在电影里,随着记忆被植入大脑,意识和身体无缝对接,记忆轻而易举地完成了对一具陌生躯体的殖民,“他人的记忆
报纸
课程实施实质上是一个有机的文化继承、交融和创新过程。在新课程研发与实施中,伴随着文化创新的努力和发展,出现了越来越棘手的文化制约现象,主要表现为:在知识化背景下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