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肺癌患者在胸腔镜及开放手术行单侧肺叶切除术的术前、术后肺功能及血气变化,探讨患者肺功能演变规律。方法 :2009年12月-2010年12月收治诊断明确的肺癌患者,行相关影像学检查,选择未侵及主支气管及肺动脉主干患者82例,拟行单侧肺叶切除。其中男51例,女31例,年龄在40~77岁,平均59.8岁。体重39.5-79kg,平均56.7kg。手术方式为一侧全肺切除的肺癌患者不在此次研究范围内。其中根据患者经济条件及术前主观要求,对其中57例常规开放行肺叶切除术,25例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对全部82例患者于入院后即行术前相关准备,术前三日行肺功能测定及血气分析。手术均在全麻下进行,术后常规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及硬膜外持续镇痛。全麻完全清醒后拔除气管插管,鼓励患者咳嗽咳痰。全组患者无死亡,恢复顺利,无严重并发症。胸腔闭式引流时间为2-6天,平均2.6天,住院时间7-15天,平均10.7天。手术后分别于拔除胸腔闭式引流管后第一天,出院前一天,术后一月,术后三月再次行肺功能测定及血气分析。肺功能及血气分析测试2~3次取肺活量(vc)、第1秒用力肺活量(FEV 1)、最大通气量(MW)、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最高值、动脉氧分压P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CO2。用Epidata3.0软件建立数据库,双重录入并检错,用SPSS11.0软件进行资料统计和分析。数值变量资料以±s表示,多个样本均数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开放行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前、术后肺功能及血气指标随访结果见表1;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前、术后肺功能及血气指标随访结果见表2,开胸行肺叶切除术与胸腔镜下行肺叶切除术术前、术后三个月各指标比较见表3。1、开胸行肺叶切除术患者在术后早期,包括拔管后第一天及出院时,VcMAX、FEV1、MW、DLCO均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cMAX、MW术后一个月低于术前,FEV1、DLCO术后三个月高于其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PO2及PCO2变化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胸腔镜下行肺叶切除术患者在术后早期各个时段,VcMAX、FEV1、MW、DLCO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EV1、DLCO术后三个月高于其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PO2及PCO2变化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胸腔镜下及开胸行肺叶切除在术后早期比较VcMAX、FEV1、MW、DLC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三月组间比较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开胸行肺叶切除术与胸腔镜下行肺叶切除术术前、术后三个月各指标分别经t检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单侧肺叶切除术在术后三月时对患者肺功能无显著影响,而气道阻塞程度及弥散功能有所改善。胸腔镜及开放行肺叶切除术后肺功能逐步恢复,在术后三月时对肺功能影响无明显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