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及变异特点的影响。方法入选2009年1月至2012年4月至我院住院的CHF患者52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纽约心脏病协会关于CHF的诊断及分类标准及按欧洲心脏病学会心力衰竭器械治疗指南,其中27例接受CRT术,男20例,女7例,年龄(46~87)岁,平均(63.19±10.39)岁,为A组。按病因分类中扩张型心肌病15例,缺血性心肌病12例;心功能分类中心功能Ⅱ级10例,心功能Ⅲ级17例。另外25例CHF患者,男18例,女7例,年龄(45~77)岁,平均(60.40±8.74)岁,仅接受优化药物治疗,为B组。所有患者入院即完善一般临床资料、血生化检查、常规12导联心电图、胸部X线检查及专人负责的心脏超声检查。所有患者入院时及出院前均行24h动态血压(ABPM)检查,搜集昼夜血压节律及其变异相关参数。比较两组患者之间及各组患者住院治疗前后血压昼夜节律及其变异特点,及分析其相关因素。结果 1,两组患者入院时血压昼夜节律均异常(节律减弱、消失或倒置),两组间差异统无计学意义(P>0.05);2,A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昼夜节律异常较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A组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改善程度与CRT术后BNP水平,LVEF值及QRS时限缩短程度有关。结论 CHF患者CRT术后血压昼夜节律异常改善,其改善程度与CRT疗效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