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质文物表面污染物破坏或保护作用的探索性研究

来源 :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八次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6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质文物表面污染物直接附着在文物本体上,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文物的展示效果,是否应当去除,首先必须考虑这些污染物是否有害.浙江大学文物保护材料实验室以云冈石窟石雕为研究背景,采用现场调查和实验室模拟实验方法,分别对粉尘沉积、墨汁遗迹、烟熏黑垢和手摸油迹四类污染物的作用过程进行了一系列探索性研究.通过SO2气体腐蚀实验、可溶盐破坏循环实验和吸水性实验等,并利用电镜等多种仪器,实验考证了四类污染物在环境酸蚀和盐蚀条件下对基底岩石的影响,从样品的宏观和微观变化分析了它们的作用机理.结果发现,从保护岩石对抗SO2气体腐蚀和硫酸盐结晶破坏的角度,岩石表面的粉尘沉积有加速破坏的作用,而墨汁遗迹、烟熏黑垢和手摸油脂对岩石本体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可以缓解酸性气体的侵蚀和可溶盐的结晶破坏.这些结果提示,保护工作者需要科学地认知石质文物表面污染物的作用,谨慎使用清洗手段,否则可能加速文物本体的腐蚀。
其他文献
在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艺术应该成为一支特殊力量介入美丽乡村建设,实现乡村社会新文化的构建.艺术介入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也是以乡村为主体,重新发现和构造乡村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