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淮北煤田煤及煤层气资源丰富,且有一定的煤层气开发实践经验,具备煤层气大规模商业开发的基础。采用地质资料分析和实验测试相结合的方法,从沉积环境、构造特征、水文地质条件和储层物性四个方面对淮北煤田煤层气富集的主控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 表明:淮北煤田二叠系煤层主要形成于三角洲环境,为煤层气的保存提供了封盖能力较强的岩性组合,宿县矿区为聚煤中心,也是煤层气富集区;受构造格局的控制,宿北断裂以北的濉萧矿区较南部的宿县、临涣矿区含气量低,以丰涡断层、南坪断层为界,东部的宿县矿区含气量最高,中部的临涣矿区次之,西部的涡阳矿区最低,区内向斜控气明显,宿东向斜、宿南向斜、南坪向斜、萧西向斜等含气量较高,而正断层发育的涡阳矿区含气量较低;淮北煤田为封闭-半封闭的网格状水文地质单元,主采煤层顶板砂岩为承压含水层,泥质岩类将各层隔离,煤层含气量所受影响较小;宿东向斜和童亭背斜局部构造煤发育,煤岩渗透性差,微小孔发育,有利于煤层气赋存,濉萧矿区煤岩变质程度高,微小孔相对发育,涡阳矿区煤岩微小孔相对不发育,但整体渗透性较好。综合分析认为,淮北煤田煤层气富集受沉积环境、构造特征、水文地质条件和储层物性的综合控制,而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相对较小,宿东向斜、宿南向斜、南坪向斜、萧西向斜为该区煤层气富集的有利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