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沪高铁对区域公路可达性的影响研究

来源 :中国地理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ibinggu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速铁路提高交通效率,大幅压缩城市间的时间距离,发挥时空收敛作用,从而增强区域间联系,创造更多交通区位优势,提升沿线城市吸引力与竞争力。探索高铁可达性空间分异特征和规律,将有助于评估高铁规划与建设,推动区域均衡发展,优化区域与城市空间结构。研究重点评价京沪高铁对案例区公路可达性的影响,探究高铁可达性空间格局与特征,在GIS空间分析技术与交通网络数据集的支撑下,使用最短路径算法与网络分析技术,考虑高铁中转时间与城市内部时间,计算4363个节点(3964个网络节点与399个县市点)到61个中心城市的时间距离,应用加权平均旅游时间、潜力指数与日常可达性指数,刻画高铁通车前后公路可达性空问格局与变化特征,采用变异系数与斯皮尔曼等级系数表征高铁的公平性影响。结果显示:高铁从整体上提高区域公路可达性水平,大大削减了区域中心城市之间的总时间距离,然而各地从中获得收益不均衡,可达性均衡程度降低。高铁扭曲了"同心圆状"的公路可达性格局(成本加权时间与日常可达性为单同心圆状,经济潜力为双同心圆状),塑造了高可达性"走廊"与"岛"。加权旅行时间的低值区由研究区几何中心向高铁沿线城市转移,高变率地区呈现出"哑铃状"或"纺锤形",说明沿线站点与高铁南北端城市加权时间获益最多;经济潜力与日常可达性高值区向高铁沿线城市偏移,高铁德州站至滁州的中部沿线地区潜力值变率达到25%以上,站点城市接收中心城市辐射能力提高。镇江至宿州沿线站点地区日常可达性变率达到30%以上,站点城市4小时内的可达人口规模急剧膨胀。主要城市之间时间距离缩短,扩大中心城市服务业的市场半径,高铁站点依靠其在快速交通网络节点作用,将成为未来区域重要的交通中转站。
其他文献
地方感是当代文化地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而地方感的动态构建机制更是地方感研究的重点。屯溪老街是位于安徽省黄山市的一条拥有数百年历史的商业街区,在国内旅游经济大开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