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浙江省天气预报质量检验平台,对ECMWF、SCMOC二、城镇报最高温度、最低温度预报性能进行系统性对比检验分析,得出一些定量结果,对预报员了解ECMWF温度产品的预报性能、SCMOC温度预报的指导能力及城镇报的订正技巧方面有参考意义。通过对全省11个地市温度预报误差分地区、分月、分季节对比检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最低温度预报误差比最高温度预报误差小。以城镇报24小时温度预报为例,最低温度全省都表现出较好的预报水平,地域差异不明显,平均绝对误差在0.8~1℃之间。最高温度预报反映出一定的地区差异,西南山区(丽水、金华、衢州)预报误差最大,在1.3~1.5℃之间;沿海地区(温州、台州、舟山)误差其次,在1.2~1.4℃之间;北部平原地区(杭州、湖州、嘉兴、宁波、绍兴)误差最小,在1~1.3℃之间。这与日常预报实际情况是相符的。究其原因,是因为最低温度常出现在夜间,主要受辐射降温影响,而最高气温常出现在白天,影响因素多,如天空状况、风向、风力、强对流等,如果白天天气情况预报有误,对最高温度的预报将造成直接影响。(2)ECMWF(代表模式直接输出产品)温度预报性能地域差异明显。以24小时温度预报为例,最低温度西南山区及沿海地区误差较大,在1.5~2℃之间;北部平原地区误差较小,在0.9~1.3℃之间;最高温度西南山区及沿海地区误差较大,在1.9~3.5℃之间;北部平原地区误差较小,在1.3~1.8℃之间。浙江地形复杂,西南部为山区,中部为丘陵地区,东北部为杭嘉湖平原地区,局地小气候明显。山区昼夜温差大、冷暖空气交替频繁、盆地结构、云雾影响等都会对温度造成影响;沿海地区有时受海洋性气候影响,有时受陆地性气候影响,沿岸风力、风向等也会对温度造成影响。这些局地因素很难在大模式中通过参数化方案得到体现,造成这些地区温度预报误差偏大。(3)温度预报性能体现出季节差异。24小时最低气温预报夏季误差最小,其他季节略持平。模式对舟山地区最低气温预报误差主要表现在秋季,对丽水最低温度预报误差主要表现在春季。最高气温预报秋季、冬季误差较小,春季、夏季较大。通过温度预报误差季节对比,可以分析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进而为温度释用预报建立分季节模型提供思路。(4)在24小时温度预报中,模式误差通过SCMOC、人工订正得到有效减小,误差越大,订正技巧越明显。ECMWF对丽水最低温度24小时预报平均绝对误差为2℃,SCMOC解释应用以后降为1.06℃,城镇报平均绝对误差为0.96℃,达到平原地区最低温度预报水平。其他包括对丽水最高气温的订正、舟山秋季最低气温的订正等。说明在温度难报的地区,预报员及解释应用发挥的作用愈大。(5)随着预报时效的延长,SCMOC、城镇报相对于模式不再体现出正技巧。在较长预报时效中(最高温度从48小时开始,最低温度从96小时开始),除了在丽水、舟山、温州(模式温度预报误差较大地区)有稍微正技巧以外,最低温度表现出负技巧,最高温度的正技巧也十分微弱。对于平原地区,这一特征表现得更为明显。总体来讲,ECMWF在浙江温度预报中表现出较好的预报性能,为模式解释应用提供了很好的基础预报产品。SCMOC能够充分考虑当地气候特征,实时吸收实况信息,在此基础上建立预报模型,具有较高准确率,在城镇预报中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预报员在SCMOC基础上表现出正的订正技巧。但预报员的订正作用也是有限的,对长时效预报无能为力。三者互为支撑、互为补充,缺一不可。通过对比检验及误差细分析,可以对改进数值模式及解释应用模型提出解决问题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