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水稻胡麻斑病又称水稻胡麻叶枯病,是由稻平脐蠕孢菌(Bipolaris oryzae)所致的一种水稻真菌性病害。随着干旱变得越来越频繁,水稻胡麻叶斑病正变得越来越频繁和严重。早在2004年,水稻胡麻叶斑病就在国内大面积发生。在2008年东海县白塔镇也报道了胡麻叶斑病大量发病的情况。部分田块发病率已达到100%,危害病株达到80%以上。随后在09年昭平县和10年在唐海县分别又大量发生发病现象。近几年,水稻胡麻叶斑病在我国各稻区给水稻生产带来很大影响,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材料与方法】为了防治水稻胡麻叶斑病,在2017年通过对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的水稻试验田进行了田间发病调查。选取了36个水稻品种,记录其对应每个发病品级的数量,来调查水稻胡麻叶斑病的发病程度,进而分析各品种对水稻胡麻叶斑病的抗性;【结果与分析】调查得知水稻品种C52、C51、G病情指数最高,发病最为严重,属于感病(S)品种,占调查品种的8.33%。水稻品种24S、农生03010、JC264、Y242病情指数较高,发病较为严重,属于中感(MS)品种,占调查品种的11.11%。水稻品种JC267、Y268、龙粳46、老柳垦粳3、Y270、鸿源香1号、绥粳18病情指数相对不高,发病程度相对较小,属于中抗(MR)品种,占调查品种的19.44%。剩下的22个水稻品种,病情指数都在10%以下,发病程度轻,属于抗病(R)品种,占调查品种的61.12%。调查的水稻品种综合抗性表现为中抗(MR),说明调查的大部分品种对水稻胡麻叶斑病都有一定抗性的;【结论】当前对水稻胡麻叶斑病的主要防治措施是改良栽培措施和使用杀菌剂,但是这些措施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对水稻胡麻叶斑病的防治起到作用,如果病害继续发生,将会造成更大的损失,而且使用杀菌剂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也会使病原产生抗药性,使以后的防治造成更大的困难。因此,选育抗性品种是最经济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