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赛艇项目是以耐力为主的体能类项目,决定比赛成绩的关键是运动员自身的竞技能力,而日常训练则是提升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教练员就要结合运动员实时的机能状态更加科学合理的制定日常训练计划。训练冲量(training impulse,TRIMP)是一种监控运动员接受外部负荷刺激后机体内部应答的一种无创指标,在很多项目中都已采用并证实可以有效的反映运动员所承受的训练负荷。因此,本研究首次将训练冲量运用至赛艇项目的训练负荷监控当中,通过实时监控记录运动员每日不同训练内容的TRIMP值,了解不同训练内容的负荷安排特征及运动员不同个体间的负荷差异,从而给教练员实时调整或优化训练计划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测量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以7名国家赛艇队女子公开级双桨组运动员为监控对象,选用Foster的TRIMP计算方法,公式:TRIMP=训练课持续时间×S-RPE;对备战东京奥运会的7名女子双桨组运动员,跟踪监控整个冬训阶段(为期63天)的训练情况。期间记录每节训练课与不同训练类型的持续时间、训练公里数和每堂课后运动员对该堂训练的S-RPE值,实时计算统计每一位运动员的TRIMP值。同时,在每周一晨起对运动员进行血常规指标测试(共计9次),测试指标有血尿素、血清肌酸激酶和血红蛋白。研究结果:1)女子双桨组冬训阶段的TRIMP值与血常规生化指标的有效性研究7名女子双桨组运动员每周整体TRIMP均值与血红蛋白指标存在显著性负相关(P<0.01),相关系数-0.834,运动员每周水上耐力训练的TRIMP均值与血红蛋白存在显著性负相关(P<0.05),相关系数为-0.676;运动员每周专项力量训练的TRIMP值与血清计算激酶指标存在显著性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为0.800;2)女子双桨组冬训阶段的训练负荷变化特点:冬训阶段训练量的安排上,女子双桨组平均每周训练公里数为195.8公里,其中水上训练公里数平均每周为138.3公里,测功仪训练公里数平均每周为56.6公里,跑步公里数平均每周为0.9公里;训练强度安排上,主要以利用2(UT2)强度为主,其每周占比64.7%,其次为氧利用3(UT3)强度,平均每周占比24.7%,无氧阈强度平均每周占比5.2%,氧利用1(UT1)强度平均每周占比3.6%,氧运输强度平均每周1%,无氧能力和无氧爆发力强度分别占比0.8%和0.3%。3)女子双桨组冬训阶段周均TRIMP值变化特点:冬训阶段女子双桨组运动员的周TRIMP均值值先下降(第三周较第一周下降了23%),第四周有所增加,第五周略有下降,随后三周连续递增(第八周较第五周升高了32%),冬训末期的第九周下降34.6%,下降幅度显著。4)女子双桨组运动员在不同训练内容下TRIMP值的变化:整个冬训阶段的训练中,全队有氧耐力训练的TRIMP值占比71%,其中水上耐力训练TRIMP值占比53%,陆上耐力训练TRIMP值占比18%。其次,专项力量训练的TRIMP值占比为15%,功能性训练的TRIMP值占比6%,核心力量训练与速度训练的TRIMP值分别占比4%。女子双桨组运动员在专项力量训练的TRIMP值与陆上耐力训练、功能性训练及核心力量训练的TRIMP值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水上耐力训练与陆上耐力训练、功能性训练及核心力量训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陆上耐力训练与功能性训练和核心力量训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不同训练内容TRIMP值排序为:水上耐力训练>专项力量训练>陆上耐力训练>速度训练>功能性训练>核心力量训练。研究结论:1)TRIMP监控指标与传统的生化指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提示TRIMP可作为一种无创式量化训练负荷的监控指标,有效地监控和评价赛艇项目的训练负荷。2)通过TRIMP对运动员训练负荷的量化,女子双桨组在冬训集训阶段的训练负荷走势呈"W"型,教练员对整个冬训阶段的训练计划的安排得当,运动员并未出现过度训练。3)通过将运动员对不同训练内容的TRIMP值进行排序比较,可以看出运动员在执行同一训练计划时机体内对负荷的表现较为一致。在冬训阶段,不同训练内容所对运动员造成的负荷从大到小依次为水上耐力训练、专项力量训练、陆上耐力训练、速度训练、功能性训练、核心力量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