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D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wjww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活化诱导的胞苷脱氨酶(activation-induced cytidine deaminase,AID亦称AICDA),为DNA/ RNA编辑酶,属于与诱变机制有关的APOBEC(apolipoprotein B mRNA editing catalytic polypeptide)蛋白家族。AID主要借助尿嘧啶-N-转葡萄糖基酶将单链DNA的胞嘧啶(C)脱氨基而转换为尿嘧啶(U),在免疫球蛋白基因的类别转换(CS R)和体细胞超突变(SHM)中发挥重要作用的。AID且具有潜在的基因突变活性,是迄今唯一可诱导人类基因组中DNA发生突变的酶,是启动活性DNA去甲基化及以多能性为方向的重新编程所必需的。正常生理状态下AID的转录仅限于活化的B淋巴细胞,抗原-抗体识别后,AID在B细胞的生发中心被诱导生成,引起编码免疫球蛋白(Ig)的DNA脱氨基,导致Ig基因的V、S区发生C→U突变,引发CS R和SHM,从而诱导产生抗体多样性。AID的过度表达或错误表达对细胞或组织是有害的,由于炎症因子的刺激或病原体的感染,诱导宿主细胞中的AID的异位表达/过度表达,引起基因突变,可直接导致肿瘤发生和转移。在消化道上皮肿瘤、肝癌和肺癌等恶性肿瘤发生过程中,AID的异位表达或者高表达及其诱导的TP53基因突变是肿瘤发生或转化的重要原因。另外,一些病毒在AID的作用下发生超过体内抗体亲和力增强速度的高突变,可直接导致获得性免疫系统的"超载"。同时AID诱导的变异对自身免疫反应呈现负调控,继而造成免疫功能的紊乱/瘫痪。AID在肿瘤的启动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探讨对AID的调控是十分必要的。在人体内有一套抑制AID活性的体系,其中包括各种miRNA以及磷酸化途径。主要通过miRNA限制AID的表达活性,依靠调节其亚细胞位置和磷酸化来限制AID浓度。因此,阐释AID的作用及调控机制,不仅有助于揭示各种肿瘤发生的机制,而且能为预防炎症相关肿瘤的发生及肿瘤治疗提供新思路。可通过多种调节方式联合作用,在有限范围内叠加、在不同区域得到不同的活性,从而加强治疗效果,并减轻其副作用,以开创防治肿瘤的新方法。
其他文献
为了探讨磷酸替米考星在肉鸡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过程并阐明其药动学特征,本试验给受试鸡分别口服不同剂量,以及静脉注射一定剂量的10%磷酸替米考星可溶性粉,利用HPLC方法分
采用包层泵浦的全保偏八字腔结构搭建了一种脉宽可调的掺镱锁模光纤激光器,实现了中心波长为1 064nm、重复频率为4.683 MHz、脉冲宽度可调范围为0.8~5ns、对应平均功率范围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