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棉红铃虫Pectinophora gossypiella(Saunders)是一种世界性的棉花害虫,广泛分布于北纬40度以南的各产棉国家。中国植棉约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最早引入、种植时间最长的是亚洲棉。原产印度的亚洲棉经缅甸、泰国、越南传入我国南方一带,12世纪发展到长江流域,以后又向黄河流域扩展,以至到达辽河流域。1865年又引种美棉,即陆地棉。红铃虫在科学文献上最早的记载是1843年山达司(Saunders)的报告,美国在1865年时就已遭受红铃虫的严重为害,而我国有关红铃虫最早的文字记载是1908年清朝农工商部刊印的《棉花图说》一书。对于红铃虫何时从何地传入我国因缺乏资料记载而无法得到确切的结论。为了研究入侵中国的棉红铃虫的来源以及入侵物种棉红铃虫的种群遗传多样性和种群的分化及演变情况。我们对中国、巴基斯坦和美国的14个地点进行了样本采集。国内9个种群采自长江流域,分别采自湖北潜江,湖南安乡,江苏句容,安徽冬至,湖北黄岗,江西九江,湖北武汉,四川简阳和湖北天门。巴基斯坦2个种群来自Tandoiam和Kamaro sharif。美国的3个种群来自Arizona,Imperial Valley和Palo VerdeValley。我们通过对红铃虫的基因组DNA文库进行筛选,共富集到13个多态性的微卫星位点。14个采样点的527个个体的基因型检测结果表明,中国种群在6个位点的等位基因丰富度高于巴基斯坦和美国种群。14个种群均存在明显的杂合子缺失现象,无效扩增是最重要的原因。FST检验结果表明中国、巴基斯坦和美国种群之间存在显著的分化。系统发生关系和贝叶斯分析方法显示中国、巴基斯坦和美国种群形成3群,9个中国种群分为2支。稀有等位基因和共有等位基因以及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表明中国种群仅部分来源于巴基斯坦和美国。综合各种分析,基于微卫星的遗传进化分析显示中国的棉红铃虫是多源入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