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甘肃全省各实验室对革兰阴性杆菌产ESBLs及AmpC酶检测情况,以督促各参评实验室进一步开展ESBLs及AmpC酶的检测并用最新NCCLS标准对产ESBLs酶菌株的药敏结果进行修正,利用最新期刊提供的方法及临床意义对产AmpC酶细菌的药敏结果进行修正.方法:由检验中心统一发放菌株(ESBLs和AmpC阳性与阴性菌株),并提供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推荐的ESBLs检测方法和权威期刊上介绍的AmpC酶检测方法及注意事项.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寄回室间质评报告.省检验中心微生物质控组参照WHO微生物室间质评活动的评分标准进行统计分析,评定成绩,将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有关酶检测的新资料一并反馈于各参评实验室.结果:4年间共进行了12株(次)调查,其中ESBLs10株(次),AmpC2株(次).发放产ESBLs3株,不产ESBLs菌株5株.产ESBLs菌株和不产ESBLs菌株鉴定平均符合率为79.64﹪.ESBLs判断准确率平均为45.11﹪.不产ESBLs判断平均符合率为87.83﹪(2)不产ESBLs判断准确率分别为82.0﹪,67.52﹪,90.61﹪,100.0﹪,98.51﹪,平均87.83﹪.AmpC酶检测2次,1次符合率为2.1﹪,1次符合率为97.4﹪.结论:酶检测质评活动前,除个别实验室外,我省大部分实验室未开展ESBLs和AmpC酶检测.质评活动后,全省各参加质评活动的实验室基本开展了有关酶检测,ESBLs和AmpC检测及判断水平有了明显提高.结果表明室间质评调查活动是督促微生物实验室更新知识、开展新技术的重要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