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高原不同生态区金冠苹果果实表皮结构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来源 :中国园艺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xh8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中国具有代表性的4个川西高原苹果生态区(干暖河谷区茂县、干旱河谷区小金县、冷凉高原区盐源县和青藏高原区西藏林芝县)的苹果取样,进行果实表皮结构的观察,研究不同生态区金冠苹果表皮结构的的差异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以期为高原苹果果实生理生态功能的研究及合理利用气象资源,实现高原苹果优质、高效栽培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2014-2016年对4个不同苹果产区进行取样,供试品种为20年生金冠(栽植密度4 m x 5 m,砧木为八棱海棠),每个生态区选择树形、树势相似、胸径较为一致的5株进行挂牌标记,盛花后145 d,在每株树冠外围随机取10个果实.切取0.5 cm2大小阳面果皮,2.5%戊二醛固定液(0.1 mol·L-1磷酸缓冲液配制)于4 ℃冰箱固定48 h或更久,乙醇系列脱水,二氧化碳临界干燥.离子溅射仪真空喷金膜(200~300?)后,置于JSM-5900LV型扫描电镜下观察苹果果皮亚显微形态.观测统计表皮细胞断裂数、果点大小、密度等参数,重复3次,同时,对表皮结构特征与主要气象因子进行了相关性及回归分析.金冠果实表面被覆角质层及蜡质果粉,蜡质覆盖在最表层,角质膜与表皮细胞相互嵌合,交错不规则排列,短片多而呈堆积状,果点大而明显,果点中央有一较大的由多层木栓细胞组成区域,呈开放性,表明金冠苹果容易失水、皱皮,不耐贮藏.盐源金冠果点大,为530.33 μm ×379.10 μm,密度高,为6.24个·cm-2,角质膜薄,仅为9.14μm,小金金冠果点小,为440.33μm×324.33μm,密度低,为2.73个·cm-2,角质膜厚,达20.56μm.以200倍电镜视野下表皮细胞的断口数来表示表皮细胞断裂数,衡量果实表面质地均匀度,其中盐源金冠表皮细胞断口数最大,每视野18.10个,其次为茂县(15.64个),林芝(11.20个)和小金(11.03个)最小.相关性及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川藏高原不同生境果实果点密度、果点大小及果面断裂数与6-8月降雨量及年均降雨量呈显著正相关,降雨量是影响川藏高原果面断裂数及果点形成的主要气象因子,果实发育期进行套袋避雨可以显著减小果点大小、密度及果面断裂数,提高果实表面光洁度.本研究表明,小金金冠果面光洁度最好;果点大小、密度和表皮断裂数是衡量果面光洁度的重要特征;降雨量是影响川藏高原苹果果面光洁度的主要气象因子.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对埋土防寒区水平棚架"顺沟高厂"树形风险抵御能力的研究,对该树形进行相关性能的评价,为指导生产提供依据. 方法:以5a生红地球、弗雷无核葡萄品种为试材,将传统
本文结合新疆巴州地区气候因素及土壤条件,从花果管理、肥水运筹和病虫害综合防治等环节阐述了新疆巴州地区库尔勒香梨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以期为库尔勒香梨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