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理想是指个体根据现实而对未来美好状态期望的心理活动,对人的心理和行为起着激励和指引的作用,具有社会性、时代性等特征。通过对不同时期中国人理想的考察和比较,分析其异同与特征,整合其发展脉络,有助于充分把握中国人理想产生发展的影响因素,厘清中国人理想发展变迁的基本路径,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本研究基于1977-2019年间开展的116项关于中国人理想的调查结果,运用横断历史研究的方法,考察了中国人理想的纵向发展趋势。本研究文献数据信息搜集自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首先以"理想"和"调查"作为检索的主题词,检索条件为主题包含"理想"并含"调查",发表时间限定为1977年到2019年,文献类型不限,共检索到文献2706篇,剔除无效文献(无效文献指研究主题不一致、研究对象过于特殊、基本数据重复或不清晰的文献)共获得文献116篇。对获得文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人理想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深受社会大事件(文革、改革开放等)的影响。(2)信仰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人数随着时间的变化略有下降,但仍在人群中占有较大比例。(3)不同时期人群对理想都抱有积极向上的态度,认为理想很重要与自己拥有理想的人在人群中占有较大比例。(4)个体理想随着时代变化逐渐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个人理想逐渐取代社会理想成为个体理想中最重要的内容。(5)在职业理想上,中国人的理想职业随着时代变迁有着明显的变化,变化路径为专业人才型职业(工程师等)、知识分子型职业(教师等)到个人成就型职业(企业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