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60年代以来,后现代主义成为当代西方学界的显学,涌现出众多文艺理论家、美学家、哲学家,琳达·哈琴正是其中之一。本文主要研究琳达·哈琴的后现代“反讽”理论。作为后现代“反讽”理论研究的权威之一,哈琴通过对“反讽”这一概念的具体分析,让人们对“反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哈琴的后现代理论体系中,“反讽”作为文学艺术策略之一,始终贯穿在阐释后现代多元文化现象的特点之中。她对“反讽”概念的研究,建立在前人的理论基础之上,“反讽”这一概念的内涵发展从古希腊开始,她从中获得灵感与启发,以其独特的理论视角,认为反讽的发生过程必须要先有话语共同体的构建,有共同的语境或标记,才能使反讽发生。而反讽的发生过程错综复杂,在人们理解反讽时,还有“未说”与“已说”双重意义含在其中。哈琴就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和研究,不仅结合了大量的反讽实例来推导反讽的发生过程,还希望能延伸出一种“反讽”理论,这些理论对后现代文化现象带来了深刻影响。本文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绪论,概述选题缘由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状况与论文的研究思路。第二部分共三章。第一章主要讨论“反讽”的理论溯源,从古希腊开始追溯到浪漫主义再到后现代主义,反讽的内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尤其德里达的“延异”和“散播”思想对哈琴思考反讽本质起了极大的启发作用。第二章讨论了反讽的内涵,主要从话语共同体、话语的意向、话语的语境三个方面来论述哈琴反讽内涵,反讽作为一种艺术实践策略,如何以及为何发生。第三章哈琴以反讽的双重言说功效来判断反讽是否得当,是哑火还是成功?同时,哈琴还结合自己亲身经历来分析,使用反讽需谨慎、小心。第三部分结语。主要阐述哈琴的“反讽”理论在当代的美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