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藻中含有丰富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但同时也富集残留一定浓度的有机氯农残污染物,食用海藻时在摄入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同时也会摄入这类污染物,其共摄入风险分析评估是食品安全领域必须关注的科学问题。本文选取了在胶州湾近岸采集的可食用海藻褐藻门的海带(Laminaria japonica Aresch)、裙带菜(Undaria pinnatifida Sur.)、红藻门的条斑紫菜(Porphyra.yezoensis.veda)、坛紫菜(Porphyra haitanensis Chang et Zheng)、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等5种海藻,研究了其脂肪酸、有机氯农残的含量与组成特征。在此基础上,初步分析了其营养价值,并对食用这些海藻共摄入PUFA和有机氯农残的益害风险进行了评估。本研究可为进一步精细化开发利用海洋大型藻类、合理食用海藻提供参考,同时为海洋环境污染评估、食品安全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条斑紫菜、坛紫菜、海带、裙带菜和龙须菜等5种海藻中分别检测到17、17、23、19和21种脂肪酸(表2),主要成分为棕榈酸(C16:0),油酸(C18:1n9)和亚油酸(C18:2n6)、花生四烯酸(C20:4n6)、DHA。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SFA)含量最高的为龙须菜,占总脂肪酸含量的68.72%,MUFA和PUFA含量最高的分别为海带(32.29%)和条斑紫菜(62.99%)。坛紫菜、条斑紫菜、龙须菜都含有较高的饱和16:0以及不饱和的16:1,18:1,20:4和20:5脂肪酸,特别是坛紫菜、条斑紫菜EPA含量分别高达24.34%和53.48%,这与红藻脂肪酸组成特征相符合,是分离和摄食EPA的优良原藻。5种海藻中6种有机氯农药残留浓度见表3。5种海藻中六六六类农药α-HCH和β-HCH除裙带菜外均未检出,γ-HCH除海带未检出外,其余检出范围为1.66-10.21μg/kg。P,P’-DDE有坛紫菜未检出,其他4个样均在2.30-5.30μg/kg之间。P,P’-DDD、P,P’-DDT的检出范围分别为8.28-19.71μg/kg和4.01-39.65μg/kg。5种海藻中六六六类农药主要残留的是γ-HCH,滴滴涕类农药中P,P’-DDD、P,P’-DDT残留量较高。共摄入风险分析评估表明,5种海藻引起非致癌风险的益害比(QFA/QNCR)在0.0012-0.25之间,引起致癌风险的益害比(QFA/QCR)在0.031-0.98之间,均小于1,表明在保证足够EPA+DHA的摄入前题下,食用这5种海藻都基本不会带来非致癌与致癌的健康风险。在这5种海藻中,条斑紫菜引起非致癌与致癌健康风险的益害比值均最小,说明获取同样量的EPA+DHA时,相对于本文所研究6种农残,食用条斑紫菜最为安全。综上所述,这5种海藻中脂肪酸以棕榈酸、油酸、亚油酸、花生四烯酸和DHA为主,n-6/n-3PUFA比值远小于该建议值4,均有较高的营养价值;5种海藻中六六六类农药主要残留的是γ-HCH,滴滴涕类农药中P,P’-DDD、P,P’-DDT残留量较高。对PUFAs中的有效成分EPA+DHA与有机氯农残污染物共摄入时对人体的益害风险进行了评估,发现对于健康成人在达到EPA+DHA摄入要求下,食用这5种海藻带来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与有机氯农残污染物共摄入不会引起非致癌或致癌的健康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