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储层含油气后低频增强,高频迅速衰减。低频振幅高异常值就用作烃类指示器,然而,这种方法很难指示薄储层下观测到的低频“亮点”,穿过含油气储层的旅行时不足以证明谱能量从高频到低频的变化,薄互层储层含油气检测依然是勘探开发领域面临的难点问题。本次研究是采用主成分分析技术和地震低频信息相结合,挖掘薄互层储层的含油气信息特征,研究地震资料在薄互层储层含油气检测的方法。主成分分析技术将高维空间的问题转化到低维空间去处理,使问题变得比较简单、直观,而且这些较少的综合指标之间互不相关,又能提供原有指标的绝大部分信息。伴随主成分分析的过程,将会自动生成各主成分的权重,在很大程度上抵制了在评价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干扰,能够较好地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对薄互层储层地震低频属性做主成分分析,通过多种函数的分类计算,获得分类计算后的第一主成分,提取和突出了薄互层储层含油气信息,突破了地震常规分辨率的限制,能够更好地指出薄互储层含油有利目标和范围,在砂西油田开发区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柴达木盆地西部砂西油田油气藏在纵向上多套含油水叠加组合,平面上连片分布,由于构造的分带性和分块性及储层的非均质性,造成油气藏类型复杂多样,油水分布受构造和岩性双重地质因素控制,不同层位和不同断块的油气富集程度差别较大。其E31油藏为低渗透油藏,储层物性较差,非均质严重,表现为油层分布主要受岩性(物性)控制,可以分布于构造的任何部位,开发难度很大。针对该油藏特点和开发中存在的难点问题,选择E31油藏Ⅳ-1主力产油小层,厚度10米左右,采用了以低频信息主成分分析薄互层含油气检测方法,迭代试验分类参数,主成分分析最佳分类因子占比93%,检测结果与油藏剖面和钻井成果对比,效果较好,区块已钻井45口井,40口井符合,符合率高达85%以上。因此,应用实践证明,该油气检测方法可作为薄互层储层含油气预测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