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丹霞地貌起源于中国,发展于中国,在中国已有70多年的研究历史。从研究现状来看,丹霞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定义、分类和定性描述上,定量化的研究成果很少。随着2010年中国丹霞申遗的成功,丹霞被全世界所认识,这也为丹霞的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控制丹霞地貌发育的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入手,运用地貌学中普遍使用的地貌参数来对丹霞地貌发育的环境进行分析,定量化方法的加入有利于国际间的对比研究,推动丹霞研究的国际化。中国东南发育有众多的丹霞地貌,江西龙虎山以其典型的丹霞地貌景观早已成为丹霞研究的热点地区。本文基于DEM数据和GIS技术对龙虎山地区的地貌参数进行了提取,结合区域地质数据对提取的参数进行分析。主要的分析结论如下:(1)研究区内的断层对地形坡度、坡向、起伏度的控制作用明显,在断层的两侧往往分布有以上不同的地形因子。(2)研究区内7条河流的纵剖面最佳拟合函数为指数和对数,表明河流仍处于发育的壮年期及壮年早期,这可能是受区域构造活动的影响,导致河流发育滞缓。而其中的两条河(R1和R4)因受构造活动影响较小,发育更为成熟(壮年期),水系密度分析的结果也印证了这一点。(3)河流Hack剖面的形态指示了区内构造抬升运动的历史,且抬升速率存在差异。而Hack剖面局部的凹-凸形态反映了断层近期的活动对河流的影响。(4)研究区内的标准化河长坡降指标(SLK)与岩性、构造、支流汇入均有一定的关系,但高SLK值的分布更多是指示断层的活动。(5)流域面积高度积分的分析结果表明,区内整体地貌的侵蚀程度较高(HI<0.4),子流域高HI值更多是集中在研究区的东南角和一些断层附近。这些地貌特征参数都指示了武夷山隆起对研究区的影响,致使研究区的地层在第四纪以来处于抬升状态,而抬升速率的差异导致了断层的切割。另外,地壳的抬升形成的地势差加之湿润多雨的气候造就了强烈的侵蚀作用。这一切都为区内丹霞的发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