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腰臀比(Waist-to-Hip Ratio,WHR)是腰围和臀围的比值,是判定中心性肥胖的重要指标。研究表明,WHR与胰岛素和血脂水平密切相关,WHR改善伴随着胰岛素水平和脂代谢指标的显著改善。本研究拟探讨在6周的饮食结合运动减重过程中,WHR变化率与糖脂代谢指标变化率之间的相关性,以确定减重过程中,WHR变化率是否与血糖、血脂及胰岛素变化率具有显著的一致关系。研究方法:随机选取自愿参加全封闭减重训练营的肥胖青少年26名,排除在过去6个月内有过主观减重经历者(减重不大于5%,包括饮食、运动手术、药物等其他减重方式);最终有17名(平均年龄17.71±2.02岁,男性9名)完成了为期6周的饮食结合运动减重干预。饮食干预:根据每位受试者每天总能量消耗水平给予个性化配餐,保证营养均衡。运动干预:主要以有氧运动为主,每天上下午各2小时,每周运动6天,共6周。受试者根据个人喜好选择篮球、羽毛球、有氧操、跑步、游泳等有氧运动项目,采用指尖血氧饱和度检测仪测量心率,作为运动强度的监控指标,有氧运动靶心率为(40-70%)*(220-年龄)。在干预前、后分别测量身高、体重、BMI[=体重/身高2(kg/m2)]、体脂率(采用InBody 370测量)、腰围、臀围、WHR、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含量。其中FBG、FINS和血脂四项由上海艾迪康医学检验中心完成。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干预前、后组间指标变化。各指标变化率=|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数值*100%。采用GraphPad网站提供的方法,测算组内异常值(https://www.graphpad.com/quickcalcs/grubbs1/;显著性水平α值设为0.05),同组最多只能排除1个数值(当P<0.05时)。经检验数据符合正态分布后,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WHR变化率和糖脂代谢相关指标变化率之间的相关性。所有数据均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研究结果:3.1干预前后形态学及血糖、血脂指标变化与干预前基线水平相比,肥胖青少年体重(12.11%±2.30%,干预前后变化率,下同)、BMI(12.19%±2.28%)、体脂率(11.58%±6.059%)、腰围(15.15%±3.43%)、臀围(9.23%±1.31%)、WHR(6.49%±4.30%)、血清FINS(51.05%±16.22%)、TG(41.34%±27.16%)、TC(12.26%±11.57%)和LDL-C(16.30%±12.35%)均显著下降,提示6周的干预显著改善了肥胖相关表型和血糖血脂指标。接下来我们分析形态学指标变化率与血液糖脂代谢指标变化率之间是否存在同步变化关系。3.2体重、体脂率、BMI变化率与血糖、血脂指标变化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体重变化率与TG变化率(r=0.684,P=0.003)和FINS变化率(r=0.519,P=0.039)之间分别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体脂率变化率与TG变化率(r=0.618,P=0.011)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BMI变化率与TG变化率(r=0.664,P=0.005)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3.3腰围、臀围、WHR变化率与血糖、血脂指标变化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腰围变化率与FINS变化率(r=-0.512,P=0.051)之间的负相关关系接近统计学上的显著意义,臀围变化率与FINS变化率(r=0.607,P=0.017)和TG变化率(r=0.647,P=0.009)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WHR变化率与FINS变化率(r=-0.701,P=0.004)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研究结论:4.1在饮食结合运动减重过程中,体重、体脂率、BMI下降率与血清TG下降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此外,体重下降率与FINS下降率也存在显著的正向一致性变化。4.2在饮食结合运动减重过程中,臀围下降率与FINS下降率和TG下降率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而腰围下降率、WHR下降率却与FINS下降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饮食结合运动减重后,肥胖青少年腰围、臀围、WHR和FINS水平均是显著下降的,该结果提示,减重后臀围下降幅度越大,FINS和TG下降幅度也会越大;而腰围和WHR下降幅度越大,胰岛素下降幅度却相对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