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临床诊治-6例病例分析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a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感染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的临床特征,总结感染后BO的诊治经验。方法对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09年8月至2012年6月临床诊断感染后BO的6例患儿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肺功能特点、治疗转归进行总结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6例均为肺炎后,1例外院诊断为重症肺炎,其合并有先天性房间隔缺损、病程中有心力衰竭,3例病程中合并有不同程度上的心功能不全。痰液检测示2例腺病毒阳性,1例为副流感病毒3阳性;2例支原体感染;另一例病原不明确。均表现为持续咳嗽、气促、气喘,其中4例伴三凹征阳性。病程均6周以上。双肺均有湿罗音、喘鸣音。肺部高分辨CT(HRCT)均示小气道病变,其中2例伴小支气管扩张,2例伴肺不张,1例伴肺实变。肺功能检查示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5例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示支气管黏膜炎性变。所有患儿均予皮质醇激素、小剂量阿奇霉素口服,治疗过程中仍有症状持续。无死亡病例。结论 BO患儿临床以慢性持续性咳嗽、喘息为特点,肺CT以小气道病变为特点,肺功能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易反复发生下呼吸道感染,对支气管扩张剂治疗无反应,目前治疗以糖皮质激素为主,效果不确定。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食菌栽培业的迅速发展和消费量的逐年增加,有关科研单位和生产部门正在通过各种手段,选育优质高产的菌种,这是保证我国食菌栽培事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在这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