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对小儿心肌炎心肌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9例心肌炎心肌病患儿临床资料,其中心肌炎22例,扩张型心肌病11例,肥厚型心肌病1例,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LVNC)4例,心动过速性心肌病1例。其中男23例,女16例,8月~16岁,平均9.4岁。所有39例患者在行磁共振检查前均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将磁共振检查结果与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39例心肌疾病患儿均顺利完成磁共振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其中磁共振成像和超声心动图对心腔内径异常检出率分别为58.97%(23/39)、43.58%(17/39);对心肌厚度异常检出率分别为53.85%(21/39)、41.03%(16/39);对心肌动度异常检出率分别为38.46%(15/39)、30.77%(12/39);对二/三尖瓣反流检出率分别为17.95%(7/39)、33.33%(13/39);磁共振灌注成像心肌信号呈灌注缺损者1例,延迟强化者9例。综合心脏形态、心肌信号、功能等方面信息,磁共振成像与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与临床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2.31%(36/39)、87.18%(34/39),磁共振检出率高于超声心动图。结论磁共振成像是诊断小儿心肌炎心肌病十分安全有效的无创性检查手段。心肌延迟强化可以客观显示心肌炎病灶。磁共振成像在显示心肌病患儿心脏形态及心肌活性方面具有独特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