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人体背向行走与自然行走(正向行走)步态中下肢、下腰部肌肉的表面肌电变化,比较背向行走与正向行走中肌肉激活时序和肌肉工作特征。方法:利用高速摄像技术和与之同步的Delsys表面肌电系统获得8例完整步态周期对应的表面肌电信号。EMG works 4.0Analysis处理后分时相比较两种行走方式原始肌电信号的时序特征,使用SPSS 22对两种步态同时相肌电标准化后均方根振幅(RMS)均值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背向行走的摆动侧腓肠肌肌电RMS(0.26MVC)小于正向行走,且具显著性差异(p=0.001<0.01);背向行走处于单支撑相的胫骨前肌肌电RMS(0.48MVC)大于正向行走(p=0.037<0.05)。两种步态下胫骨前肌、腓肠肌、股直肌及股二头肌激活时序差别较大。结论:两种行走步态肌肉激活时序不是简单地相反,存在差异。背向行走对胫骨前肌和腓肠肌的动员程度强于正常行走。背向行走作为反常态的活动方式具有一定健身功效和开发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