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我国篮球协会实体化发展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着,自2017年管办分离以来已经取得些许成绩,但在权利和股份转移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组织结构、产权制度、价值取向上存在冲突,本文旨在指出现阶段篮协实体化存在的矛盾与冲突所在,研究其存在的价值及意义,为促进篮协实体化进程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运用文献综述法,基于科赛冲突论的视域下以中国篮球协会实体化改革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研究结果:组织结构的冲突主要存在于篮管中心和篮协之间的职能问题,两者的管理领域仍有交叉冲突,例如篮管中心的竞赛部负责研究制定篮球竞赛发展规划、管理制度、有关规定和竞赛规程,负责全国篮球联赛、锦标赛、综合性运动会篮球比赛和国际赛事的组织工作、裁判员队伍的建设工作。中国篮协的竞赛部主要负责综合竞赛,裁判,CBA公司对接,器材其标准化的工作。两者同时设立竞赛部,且篮管中心的管理范围大于篮协的管理范围,避免不了职能交叉的冲突,篮管中心的职能是宏观的,行政化的,篮协的职能是微观的,实体化的。产权冲突存在于"篮管中心--篮协"、"篮协--CBA公司"、"地方政府--俱乐部"、"篮管中心--俱乐部--球员"之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体育的产权关系问题是反映体育本质特征的关键问题,是体育深化改革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根本问题。产权问题主要集中在球员产权、赛事举办转播权、资源场馆产权,并且篮协占有的较多,其次是CBA公司最后是地方与俱乐部,这就导致产权资源分配不够合理,无法促进社会性质的资金的投资。价值取向的冲突在于篮管中心与篮协在性质上属于两种不同的组织机构,这也赋予了他们不同的价值取向。篮管中心是政府主导型机构,其最重要的任务是组建国家队参加国际赛事,对运动队的建设。是命令式的管理方式,对竞赛成绩有需求的机构,是将政府利益放在第一位,而政府利益就是竞赛的成绩。篮管中心放在第二位的便是社会公益利益,社会公益利益主要突出公益二字,是政府投资进行公益性的篮球活动,也属于政府命令的形式开展。最后才重视的是经济利益,对于收入主要来源于赛事经营权的交易获得,但其又和自身职能相冲突,导致阻碍自身发展。篮协的最终形态应当是社会性组织,首要的价值就是完成市场化资源配置,将经济利益放在第一位,并不是竞赛,之前为了备战奥运会,篮管中心要求将CBA联赛赛程缩短,这直接导致经济利益受损,这种命令式带有行政化责任的管理方式是与篮协的性质相冲突的。篮协实体化改革初见成效。重视契约精神、赛事组队改革、推出"小篮球"赛事等等一系列举措促进篮协实体化改革进程加快脚步。研究结论:组织结构是组织的体系展现,中国篮协"去行政化"是必要的,平稳过渡,稳定求变才是现在适合中国篮球的道路,逐步下放权力,明确责任。权利的深层含义意味着利益,这就需要篮管中心和篮协摆正自己所处的位置,篮管中心需要正真的下放权力,篮协的职能是将中国篮球向产业化,市场化推动。篮协逐步做到资金链的多渠道获取,不单单依靠政府,多借助社会力量,吸收更多的社会组织,将篮协的性质逐渐转变为社会性质的社团,而不是依附于篮管中心的下属单位,使其最终脱离行政部门的管辖范围,成为具有纯粹社团性质的协会,有自主权利的实体性协会。篮管中心和篮协的组织结构主要的社会冲突在于"行政化"管理向社团性质管理的转变,直视主要冲突,破除原有的制度,建立新型有效的制度才能促进篮球的大环境的组织结构的变革。产权的冲突是权利比重的冲突,应优化产权配置,将产权的分配依据市场化需求逐渐进行比重转移,确保每方合理的产权拥有。若要保证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还是要坚持举国体制的制度。但现如今产业化的篮球市场是未来篮球发展的大趋势,要均衡竞技体育成绩和市场化经济利益首先要优化举国体制,篮管中心要将投入到竞技体育中的资金效用最大化,最优化,保证资金的利用度高。其次地方篮协要将工作重心进行调整,重点不在于把控竞技体育的成绩,而是场馆的建设与群众体育的开展,打开群众市场,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建设更多的场馆增加资源权利保证经济效益。最后篮管中心要大力支持篮协和俱乐部的发展,继续放权,推动其完成事业化向社会社团化的转变。继续打破封闭守旧、因循守旧的状态,沿着新的发展道路进行市场化的发展,市场化发展首要任务就是经济利益的保证,继续招商引资,打造有品牌的赛事,将招商转变为投资。深化改革意味着深刻的利益调整,体育改革也不例外。在中国篮球协会实体化的进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冲突,冲突的深层意义就是推动其发展的主要能量,在篮协今后的发展中应尽快获得话语权,与篮管中心的职能分工清晰,将篮管中心、篮协、联赛的产权和剩余产权合理分配,继续开拓联赛的市场化,谋求更多的除篮管中心之外的资金来源,为成为纯粹的社团性质的社会组织提供有保障的资金链,凝聚多方力量共同促进篮协实体化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