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鼻论治小儿慢性咳嗽

来源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儿科分会2017年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nglij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儿慢性咳嗽一般指咳嗽超过4周,经常规治疗效果欠佳,咳嗽症状持续难愈,而胸部X线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古代医家将慢性咳嗽归属于“干咳、夜咳、久咳、痉咳”。因病程较长,故病机复杂。林蔚达治疗鼻源性咳嗽,即鼻后滴漏引起的咳嗽,辨证其病位在肺、脾、胃,病因为风、湿、虚,将其辨证分为3型:风邪犯肺证治拟疏风通窍,方用苍耳子散加减。脾胃湿热证治拟清脾利湿通窍,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鼻塞严重、咳嗽脓痰多者,加用杏仁、枇杷叶;脓涕大臭、湿热证明显者,用鹿衔草、薏苡仁。肺脾气虚证用玉屏风散合参苓白术散加减,以益气健脾、化浊通窍。脓涕多、痰湿重者,加用薏苡仁、败酱草;纳差者加谷芽、麦芽、山楂。陈四文等根据肺鼻同治的原则,在临床上分肺脾气虚型、湿热内蕴型治疗小儿鼻后滴漏综合征,肺脾气虚型以健脾补肺、清鼻开窍为治疗原则,予自拟益气清鼻散:黄芪、白术、桔梗、党参、防风、白扁豆、陈皮、石菖蒲、瓜萎、茯苓、苍耳子、辛夷、白芷。湿热内蕴型治疗以清热化湿通鼻为原则,采用清肺通鼻方:黄芩、栀子、路路通、泽泻、桔梗、川芎、车前子、薏苡仁、辛夷、苍耳子、白芷、龙胆草、鹅不食草、甘草。疗效显著。
其他文献
总结导师治疗小儿慢性咳嗽的临床经验.导师认为小儿慢性咳嗽其本在肺,其制在脾,其标为痰、湿、风、瘀等它邪,提出"调肺运脾,化痰祛湿"的基本治法,创制主方麻菀咳宁汤,并随证加减,临床治疗取得较好疗效.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卫外不固,外邪侵袭,首犯肺卫,肺为邪侵,致肺气壅遏不宣,清肃之令失常,肺气上逆,以致咳嗽;若感邪以后,未及时治疗,或后天失养,易致病程迁延,咳嗽经久不愈。故小儿慢性咳嗽本在肺,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