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防渗阻隔墙技术在天津某污染场地污染修复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cguop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津属于典型的软土地区,又是一个工业城市,大量的化工企业搬迁出城区,遗留的污染场地经常需要进行开挖污染土进行异位修复工作,且建设区域外侧仍存在污染土壤及污染地下水现象,为解决污染地下水运移至场内的威胁,该项目利用修复设计中的基坑支护体系,并增设一道防渗阻隔墙,形成双重防渗阻隔技术,并通过对不同水泥参入量的水泥土搅拌桩的抗渗试验对比及绕流分析,得出防渗阻隔墙的基本参数,结合本工程实践,得出该技术可以有效阻隔污染地下水运移,使修复效果得以保持,双重水泥土防渗墙技术经济环保、可操作性强,适合该类污染修复工程,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其他文献
摘 要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是机械类及近机类本专科学生的专业核心课程,其基本性质是基础必修课。本文针对该课程的特点,提出了案例式教学法,以通俗的生产生活实践案例,讲解晦涩的书本内容,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该课程的教学质量的效果。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7.
摘 要 20世纪80年代以来,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拓宽了研究视野,将翻译置于历史、文化、政治等语境中研究。受到“文化专向”的启发,本文拟将从外部因素意识形态出发,进行Evolution and Ethics 两个中译本在中国的接受情况的对比研究。本文发现译作代表的“意识形态”与目的语社会意识形态或融合或背离的实际情况很大程度操控了译作的接受情况。  关键词 译作接受 意识形态 操控 融合 背离 
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朱显谟,从事地理、土地合理利用和水土保持研究工作近60年,他以精深的学术造诣,丰硕的研究成果,严谨的治学态度,执著的进取精神,成为我国土壤侵蚀研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