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儿童过敏性疾病发病率不断上升,已成为重要的全球性卫生问题,主要包括变应性鼻炎、哮喘、特应性皮炎和湿疹等。抗原特异性的免疫治疗似乎是唯一的治疗方式,如何预防和治疗儿童过敏性疾病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卫生假说"认为过敏性疾病的高发与儿童环境微生物暴露减少有关,而肠道菌群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多数研究已证实肠道菌群紊乱可能是导致过敏性疾病发生的原因之一,己有研究发现益生菌干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和缓解过敏性疾病。双歧杆菌是人体最重要的肠内细菌之一,其在婴儿出生后立即定殖到肠道中并成为优势菌群,并在人体生命进程中特别是在生命早期能显著地影响宿主的生长发育,目前已作为益生菌的一种而得到广泛应用。近年研究发现过敏性疾病患儿肠道内双歧杆菌在构造上与正常儿童具有显著差异,使得双歧杆菌在儿童过敏性疾病的防治上备受关注。目前,长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两歧双歧杆菌、乳双歧杆菌是主要研究的菌种。动物实验主要集中在探讨双歧杆菌改善过敏症状的可能机制,研究表明双歧杆菌可能是通过影响辅助性T细胞的平衡,抑制Th2细胞的免疫反应,诱导调节性T细胞的免疫应答,降低促炎细胞因子产生并促进抗炎细胞因子产生,同时参与影响模式识别受体Toll样受体和NOD样受体在抗原识别及呈递中的作用,进而影响获得性免疫应答。人群干预研究则主要集中在验证双歧杆菌的人体内抗过敏作用及其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在孕期和生命早期服用双歧杆菌可以降低儿童患过敏性疾病的风险,同时改善过敏性疾病患儿的临床症状,但双歧杆菌的不同菌种对于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存在差异。本文主要综述了婴幼儿肠道双歧杆菌定殖规律及特点以及过敏性疾病患儿肠道双歧杆菌的变化,并探讨双歧杆菌防治儿童过敏性疾病的可能机制与人群干预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