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舆图与现代空间信息技术结合方法在大运河遗产判别中的运用——以大运河江苏淮安段明清清口枢纽为例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l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运河遗产进行判别与登录,是大运河遗产保护的基础性工作。对运河遗产基本特征与演变规律的揭示,则是深入认识运河遗产的根本要求。历史舆图直观地反映了古代运河及其沿河的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对研究各历史时期的运河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由于历史时代的限制,历史舆图在表达位置、距离、形状等地理空间要素时准确性较差,给大运河遗产的判别工作带来了困难。因此,本研究试图将历史舆图与现代空间信息技术结合作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通过"舆图新绘"的方式对区域时空演变过程进行复原,从而直观地揭示出运河遗产的本质特征与演变规律,为运河遗产判别提供依据。并且,同步集成的历史地理信息与现状遗存信息数据库也为运河遗产的评估、保护与管理等后续工作提供坚实的工作平台与数据基础。
其他文献
西方马克思主义是影响颇大的一种现当代社会思潮,其最有价值的是它的批判精神。通过对它的产生、发展、关注视角方面的研究,我们可以找到它与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之间有不同程
理论界对粗放经营和集约经芝听讨论,较多的观点认为粗放放即为“上新项目,铺新摊子”,集约为“依靠现有企业挖潜,革新,改造”。这些观点看似正确,但如果从另一个层次来看似不难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