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信息化对教育改革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日益凸显,教学创新越来越多地与信息化联系起来。教育信息化被确认为教育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内容和标志,"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已经成为教育界的共识。信息化教学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构成,是重塑教学生态、创新驱动教学质量提升的途径。当前,体育信息化教学发展明显滞后,体育课中鲜有信息化的影子,传统教学依然占据着统治地位。本研究意在了解体育信息化的发展历程,探析体育信息化教学发展过程所面临的困境,提出体育信息化教学发展的推进策略,为体育教学信息化快速发展提供思路和参考。研究方法:2.1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知网、国家图书馆查、报刊杂志等,查阅了教育信息化及体育信息化的研究成果、政策制度、文案史料,掌握了教育及体育信息化的研究进展,为本研究的开展提供思路和资料支持。2.2专家访谈法:依据研究需要,对体育教育教学管理者、资深教育专家及教师进行咨询访谈,了解体育信息化教学的发展历程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观点的得出提供依据。2.3逻辑分析法对现有研究成果、文案史料、政策制度、领导人讲话及访谈资料进行系统整合,逻辑分析当前体育信息化教学的发展困境,提出突破困境、推动体育信息化教学发展的策略。研究结果:3.1我国体育信息化教学的发展历程我国体育信息化教学发展可分为萌芽(民国时期—新中国成立)、发展停滞(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前)、初级发展(改革开放—20世纪末)、快速发展(2000年至今)四个阶段。萌芽阶段没有形成具体的体育信息化教学形式,但录制了一些体育电影,对学生的健身意识、体育行为等影响较大;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受社会发展及信息技术水平限制,我国体育信息化教学没有实质性发展;80年代起,幻灯、录像、计算机开始成为体育教学手段,但发展缓慢,教育部下发相关文件后,体育信息化教学的发展有所起色;2000年至今,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高度融合,成为推动教育现代化的最强动力,体育信息化教学开始快速发展。3.2我国体育信息化教学的现实困境(1)认知困境由于对体育信息化教学的目的、价值、程序认识不清,致使体育信息化教学发展缓慢。(2)模式困境由于体育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融合度较低,课堂体育教学一直没有形成可以推广的信息化教学模式。体育教学该如何突破学科特性及时空阻碍进行生态重塑,如何在课堂中全面实现信息化,一直困扰着体育教师。(3)师资困境由于缺少创新思维和知识结构优化,体育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不足,面对人机共生的新型教学形态力不从心,致使体育教学在信息化困境中也越陷越深。(4)资源建设困境当前,体育教学的数字化资源主要依靠创生制作和互联网获取两个途径。创生制作和网络获取均需要体育教师具备较高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这给体育教师带来了压力。另外,数字化资源建设消耗时间和精力较多,增加了教学负担和成本,致使体育教师对信息化教学产生抵触。(5)体制机制困境从教育行政部门到各级各类学校,有关体育信息化教学的机构设置、人员配置、运行机制并不完善,体育教师技能培训、成果考核等制度极为缺乏,致使体育信息化教学缺乏制度环境和保障。3.3体育信息化教学的推进策略(1)提高认识、把握规律信息化是当前体育教学发展的趋势;体育信息化教学是传统体育教学的进化升级;体育信息化教学随信息技术发展而发展。(2)政府引领,多元参与我国的信息化教学是在政府的战略谋划和顶层设计下开展的,政府起着引领作用。随着我国教育供给侧改革的不断推进,社会资源会不断参与到体育教学中来,并逐步成为推动体育信息化教学发展的中坚力量。(3)培育师资、重塑环境培育师资是实施体育信息化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发展迟缓的体育信息化教学,需要培育物质环境、制度环境和人文环境作为发展支撑。(4)创新驱动,不断探索改变传统体育教学思维,把握信息技术和体育教学的最新发展状况,依托现有信息技术和教学理论,探索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方法,创新驱动体育信息化教学发展,推动体育信息化教学转型升级。(5)试点先行、推广普及对体育信息化教学的不断探索会催生多种教学模式,不管是大而全的平台化模式、专而深的专项化模式,还是小而精的微点式模式,只要是能够提升体育教学质量的,都应该得到重视。对于新模式,可先建试点、逐步规范,继而以点带面,推广普及。研究结论:对体育信息化教学的探索要有前瞻性,既要注重学习借鉴、他为我用,又要立足实际、形成特色。当前,体育信息化教学面临诸多困境,这既有学科特性、信息技术发展水平等客观原因,又有重视不够、创新驱动不足等主管原因。随着教育信息化战略的推进、体育教育智库资源的不断丰富以及人工智能、5G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体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会不断加快,体育信息化教学终将突破困境,改变发展滞后局面,朝着更高级的全面信息化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