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10年,我国奶牛和肉牛等大型反刍动物数量增加迅速,反刍动物的甲烷排放量也成倍增长。甲烷是反刍动物瘤胃正常消化的产物,是一种高能物质,据报道,一头体重250kg的牛每天嗝出超过200L的甲烷,这意味着奶牛总采食饲料2%15%能量,以CH4形式白白损失掉。同时,甲烷的排放还会对空气环境造成污染,增加温室效应。目前的温室气体中,CH4对大气的增温效应是CO2的21倍,是N2O的300倍。甲烷主要是由数种甲烷菌通过CO2和H2进行还原反应产生的,化学性质很稳定,一般很难在体内消化吸收,以嗳气的方式经口排出体外。产甲烷菌是瘤胃内唯一的古细菌,严格厌氧,通过传统方法从瘤胃中已鉴定出的产甲烷菌主要有反刍兽甲烷杆菌、甲酸甲烷杆菌、巴氏甲烷八叠球菌和可活动甲烷细菌4个菌属。产甲烷菌生成甲烷的途径有三种:第一,以H2和CO2为底物生成甲烷;第二,利用甲基化合物为底物合成甲烷;第三,通过甲酸、乙酸和丁酸等VFA为底物合成甲烷。其中以H2和CO2为底物生成甲烷为主要途径,约80%的甲烷是通过这种途径生成的,反刍兽甲烷杆菌主要以这种途径生成甲烷。后两种途径甲烷生成量较少。在对甲烷生成机制研究的基础上,可通过对日粮进行加工处理,调节日粮组成,控制动物采食量,添加脂类物质,调节瘤胃pH值,添加驱原虫剂及饲料添加剂来调控甲烷的生成量。旨在为缓解温室效应、减少反刍动物瘤胃发酵的能量损失,找到一项重要的反刍动物绿色营养调控技术提供理论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