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健康信息的获取和认知是健康行动的前提。《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指出"编制群众喜闻乐见的解读材料和文艺作品,以有效方式引导群众了解和掌握必备健康知识,践行健康生活方式"。农民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国家与社会的整体发展,但受技术鸿沟、认知误区、系统壁垒等原因的影响,农村地区的体育健康传播处于与外界信息流通不畅,内部信息交流匮乏,甚至处于信息完全隔绝的信息孤岛状态,这种状态难于触发农民的体育健身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健康信息的获取和认知是健康行动的前提。《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指出"编制群众喜闻乐见的解读材料和文艺作品,以有效方式引导群众了解和掌握必备健康知识,践行健康生活方式"。农民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国家与社会的整体发展,但受技术鸿沟、认知误区、系统壁垒等原因的影响,农村地区的体育健康传播处于与外界信息流通不畅,内部信息交流匮乏,甚至处于信息完全隔绝的信息孤岛状态,这种状态难于触发农民的体育健身动机,阻碍运动健康知识在农村的普及,更不论促进农民健身行为习惯养成和健身技能掌握。体育健康信息孤岛现象成为制约农村地区体育事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尽管已经进入融媒体时代,互动成为传播主流形式,但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农民在体育健康传播中尚处于被动状态,媒体仍主导着农村地区的体育健康传播。鉴于此,本文从媒体责任的视角去解析影响农村体育健康传播信息孤岛现象的成因,并在次基础上探寻消解信息壁垒的策略,以期为农民提供优质的体育健康信息服务,从而促进农民健康行为习惯养成,进而更好地落实健康中国战略。研究主要采用实地考察法、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获取并解析相关信息。在春节期间进驻湖北省西部X村收集媒体(包括报纸、广播、电视传统媒体和微信、微博、移动客户端及短视频新媒体)体育健康传播内容和形式,在结合观察村民接受体育健康信息行为和访谈村民对体育健康信息认知的基础之上,分析体育健康信息在农村地区传播实效,探寻其中存在的问题、影响因素和改进策略。研究发现农村体育健康传播中信息孤岛现象在不同年龄群体之间的表象和成因是有差异的。在老年人群体中(360岁),对媒体的无所适从形成了老年人与体育健康信息难以逾越的屏障。技术鸿沟的阻碍、对体育健康信息的不信任以及对未知风险的畏惧是老年人回避体育健康信息的主要致因。在中青年人群体中(20-45岁),媒介素养不高形成了中青年人与体育健康信息之间的无形障碍。对体育健康的求知欲不强和媒介使用行为构筑的信息茧房是中青年无法获取体育健康信息的主导成因。媒介是农民获取体育健康信息、知识与观念的来源,也是体育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研究认为媒体在农村不同年龄群体之间产生体育健康传播的两种信息孤岛现象有直接的责任,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第一,传播理念上差异性不强。媒体在传播体育健康信息时缺乏对农民这类边缘性文化地位的弱势群体的关照,媒介操作难于被农民(尤其农村老年人)接受,体育健康传播内容和形式也难于被农民认可,加之以往的健康传播多以解读和宣传政策为导向缺乏互动机制,农民惯习于话语表达中的弱势接收者地位,农民主动获取体育健康信息的意愿不强。第二,传播技术上的不对称。现今媒体平台根据用户媒介使用所形成的数据,深度挖掘其媒介使用习惯和内容阅览特点,形成个性化内容推送。受教育程度、个人选择和生活习性所限,农民难以抵抗媒体平台算法推荐带来的负面效应而深陷信息茧房之中。除非农民自己主动获取体育健康信息,否则很难通过新媒体获得体育健康信息的通道。第三,传播内容上可接受性不足。可接受性不足不仅表现在体育健康信息内容不够通俗易懂,具有知识门槛,还表现在体育健康信息泛滥,鉴别能力要求高。内容接受性不足导致体育健康信息传播出现了在农村传而不受的局面。总之,当前体育健康信息传播侧重于城镇居民适用性,忽视了我国乡村实际的特殊性。针对上述农村体育健康信息传播信息孤岛现象和致因,研究提出媒体在极大延伸体育健康传播能力的同时,也要对处于边缘性文化地位农民的体育健康传播责任延伸更高要求,应该以"涵化"理论为指导,通过社群化思维优化农村体育健康传播的策略消解孤岛现象。第一,树立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充分调研或利用算法技术推演农民对体育健康信息的实际需求,积极推动对农民的"互联网+精准体育健康知识"的传播模式。第二,依托体育健康信息传播内容为农民提供细分平台,建构农民广泛参与的网络社群,积极与农民进行交流互动,不仅提高农民对体育健康传播的亲近度和认同感,还能够通过两级传播或多级传播在更广层面上传递体育健康信息。第三,当好把关人,帮农民过滤掉大量的伪体育健康信息,重塑农民对体育健康信息的信任。将专业性强的体育健康信息以鲜活生动的传播形式呈现农村受众,加深他们对体育健康知识的理解和接纳。
其他文献
通过对我科1995年1月~1997年1月收治的以脑挫伤为主要诊断的102例病人的首次CT资料进行研究,观察中脑及其周围池形态变化与脑挫裂伤预后的关系,发现其分级越高,预后越差。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中脑及其周围池的分级标准:结合Lius六级分类法[...
目的 分析糖尿病肾病终末期患者采用腹膜透析与血液透析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2020年1月—2022年2月期间在龙岩市第二医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肾病终末期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接受腹膜透析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血液透析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血清溶质下降率、治疗前后炎症介质指标改善情况、肾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P、PTH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下降比对照组
脑挫裂伤的体积和失去活力脑组织所致临床表现、脑挫裂伤对生命的危及程度愈来愈被人们所重视,已提高到和颅内血肿同样重要的高度来对待.但国内目前对手术指征尚未明确规定.本文对手术指征、临床主要表现、挫裂伤脑组织体积进行了量化处理和研究,总结出了手术指征的量化标准和计算方法及公式:神志(0~10)+瘫痪(0~10)+瞳孔(0~10)+中线移位(0~10)+颅高压症(0~10)+血肿(0~10)+凹陷骨折(
为了阐明大脑皮质局灶性挫伤后,局部胶质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用20只大鼠制做脑挫伤动物模型,不同时间取脑进行光、电镜观察。结果表明:伤后3-7d时胶质细胞呈水肿或质膜破裂;伤灶周围胶质细胞逐渐增生,密度增高,14-28d时伤灶处被胶质细胞和小血管填充,其中有大量巨噬细胞样胶质细胞。文中对各类胶质细胞超微结构和功能进行了阐述。
表面等离子激元是一种在金属和电介质交界面形成的特殊的电磁振荡模式,由于其具有独特的传输特性而成为量子信息新的理想载体。本文研究了与共振器耦合的波导系统中表面等离子激元的传输特性,具体研究内容如下:首先,我们构建了由两个相互作用量子点边耦合于波导的模型,研究了波导中表面等离子激元的单向无反射。结果表明:当两个量子点间相移θ分别等于0.95003π和1.04997π时,在波长1540nm处和1585n
研究目的: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传统单一的体育新闻的传播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发展的需求,迫切需要一种新型的媒介传播模式来满足受众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基于此,体育新闻不妨改变传播思路,寻找与新媒体的契合点,借助网络、手机、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技术的融合,采用多层次递进式的传播模式促进体育新闻达到最理想的传播效果,促进体育新闻事业的发展。研究方法:在中国知网上查找主题词为"新媒体"、"媒介融合"、"
目的 探讨T2DM患者细胞外液、细胞内液体积比值(ECW/ICW)与UACR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4月于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T2DM患者322例,根据UACR分为<30 mg/g的蛋白尿正常组(Con,n=175)、30≤UACR≤300 mg/g的微量蛋白尿组(Mic,n=78)和>300 mg/g的大量蛋白尿组(Mac,n=69)。比较各组一般资料及生
目的 探讨对终末期肾病予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治疗对血脂、氧化应激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方便选择2021年3—12月仪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终末期肾病患者120例,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血液透析,n=60)和观察组(腹膜透析,n=60),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评估血脂水平,检测治疗前后两组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髓过氧
重型脑损伤患者除有较长时间的昏迷和其他生命体征不稳定外,往往出现中枢性高热和抽搐症状,甚至出现去皮质强直。抽搐和去皮质强直的出现提示脑损伤较广泛、严重,且与高热和昏迷形成恶性循环。急性期治疗常规采用低温冬眠,保持呼吸道通畅,降低颅内压、改善脑细胞代谢...
使用1 710 nm半导体激光器对PVC(聚氯乙烯)与PC(聚碳酸酯)异种透明塑料板材进行了无吸收剂激光透射焊接试验。以激光功率、焊接速度及离焦量作为影响焊接效果的三个变量设计了多组对比试验,得到了焊接效果理想的焊接试件。结果表明,激光功率为20 W、焊接速度为10 mm/s、离焦量为-4 mm时,得到的焊接试件表面平整,焊缝均匀无气泡,试件所承受的拉断力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