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冰雪进校园"设想第一次提出是在2022年冬奥会申办过程中。中国代表团在申奥陈述中强调,中国奥委会正在落实"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计划,并持续实施"百万青年上冰雪"、"冰雪阳光运动"等推广项目,申奥成功后,国家体育总局在《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中明确提出推行"校园冰雪计划",促进青少年冰雪运动的普及发展。各省市纷纷也发布了各省市冰雪运动进校园的文件,并给与相应的支持。目前冰雪运动逐渐在校园内开展,科学研究者也开始了关于冰雪运动进校园的研究。2019年4月2日,在中国知网,通过检索篇名为"冰雪运动进校园"为主题,检索文献55篇。通过文献研究法、历史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对检索到的文献资料进行深入分析,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分析冰雪运动进校园研究的特征,探索其未来发展的方向。为我国青少年冰雪运动进校园研究者提供一定的选题参考。研究方法:2.1文献研究法:通过大量的搜集相关文献、书籍、硕博论文、电子数据库和网络并查阅相关数据,对现有的研究文献进行细致地分析和梳理,了解和掌握了"冰雪运动进校园"相关概念的提出及其政策的颁布。分析了进几年内关于"冰雪运动进校园"的科学研究的数量、内容等。2.2历史分析法:通过历史分析法,分析其在近几年内冰雪运动进校园的发展变化,揭示其发展的规律。2.3逻辑分析法:在获得资料并系统整理的基础上,运用归纳、演择、分析、综合等一系列逻辑相关的方法,对冰雪运动进校园的相关文献进行深入的理论剖析和阐述,寻求并探索冰雪运动进校园科研发展和趋势。2.4数理统计法:运用EXECL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处理,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并制表,为本论文提供可靠数据研究结果:3.1冰雪运动进校园研究的特征3.1.1冰雪运动教育在我国的起步较晚,针对其的研究处于初级阶段,但是研究数量逐年增加。3.1.2研究的内容逐渐设计到冰雪文化、价值及后备人才等,研究的视角也逐渐扩宽,从集群化发展视域下和供给侧改革等视角下分析冰雪文化。但是研究的内容不够深入,引用和下载量较少。3.1.3研究的机构多集中高等院校,其中首都体育学院研究数量最多,其次是北京体育学院和河北体育学院。3.1.4关于冰雪运动进校园的研究在教学、推广、竞赛等方面有很大的研究空间。研究结论:4.1冰雪运动进校园研究的趋势分析4.1.1冰雪运动进校园研究内容丰富化、视角广泛化冰雪运动进校园火热进行,关于冰雪运动作为校本课程、课外活动、社团等引进学校的可行性研究将会成为研究者研究的热点问题,因此研究延伸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也会随之来,随着冰雪赛事的举办,关于比赛的现状、项目设置、规程及改革等也会成为新的研究方向。冰雪运动进校园,关于学生、教师、教练员、教学等也将引导着研究方向。4.1.2冰雪运动研究方法的多元化研究者不断地创新研究内容时,将应用到实验法、专家访谈法、实践考察法等方法,来确保研究结果的权威性,提高研究结果的影响力。通过多元化研究方法,使得冰雪运动进校园的研究更具科学性。4.1.3扩大研究地域随着冰雪运动在各区发展,不同区域冰雪运动进校园的可行性,及不同区域的借鉴、比较等会成为研究者的不二选择。借鉴冰雪运动进校园发展较好城市的经验,结合实际问题,在未发展地区学校开展冰雪运动,冰雪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之日可待。4.1.4打造冰雪运动特色校建立积极落实冰雪运动进校园,把冰雪运动作为校本课程、社团引进学校,并建立自己的品牌。北京市在2017年正式对52所冰雪运动特色学校授牌,并对其进行评估检查。因此如何建设冰雪运动特色校、冰雪运动特色校的评价体系等都会成为研究的热点。特色校冰雪运动队的建设及其配套的冰雪运动员的选材研究也会提上日程。4.1.5建立大、中小学伙伴合作研究关系高校与中小学作为教育领域的不同阶段、承担着各自的教学任务,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两者在不同的"轨道"上独立运转。各自推进"高参小"、"高参高"项目的推进以来,教师以学习-实践-思考-科研为主线,对课程进行一体化设计。以此为借鉴,可在全国各个省市推行此政策,建立大、中小学伙伴合作科研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