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高校冰雪体育社团建设策略研究

来源 :第十二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rigeb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本文提出的建设策略将有助于高校冰雪体育社团的建立,该社团相对其他组织更贴近学生个体,将成为组织学生开展冰雪运动及其他相关文化活动的重要载体。进一步丰富学生们的运动参与选择,满足具有不同运动爱好的人;培植高校冰雪体育文化,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运动;促进冰雪运动在高校进一步开展。研究方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研究结果:我们以该地区24所综合类本科院校为调查对象,共发现体育社团259个。其中冰雪类体育社团11个,占社团调查总数的4.2%,开展项目主要有滑冰、滑雪、冰球等。所调查的11个高校冰雪体育社团基本能保持一周一次的集体活动频率,由于季节性特征显著,寒冷的适宜季节时活动频率会出现上升。其较常举办的活动是社团内部比赛和社团内部联欢,其余依次为年度招新、院系间比赛、兄弟院校联赛、社会运动爱好者比赛交流、社团间联谊、裁判技能培训、专项理论知识培训。每次活动时间的安排主要由社团成员共同商议,具有较强的灵活性,体现了学生主体的管理思想。由于季节变化和社团项目不同,活动场所也会在校内校外、室内室外之间转换,普遍存在的场地缺乏问题使更多的社团活动被限制在校内,集体校外的活动不多。总的来看,东北地区高校的冰雪类社团存在以下几种问题。首先,社团的活动形式比较单一,没有突出冰雪特色,无法吸引更多新人;另外,社团活动更多偏重于技术练习与实战,很少涉及理论安全知识学习,不利于社员及社团的发展;其次冰雪类社团的场地问题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社团的发展,亟待解决;最后,社团的管理模式还不规范,我们有必要对其开展更深入的研究,探索出符合冰雪运动特点的社团管理模式,以此进一步提高冰雪体育社团的数量及发展水平。研究结论:1)依托校方支持,突出冰雪特色吸引成员。对普及度较低的冬季运动来说,仅仅是学生自主发起还不够,需要高校相关部门在审批流程上给与支持和引导。社团负责人要突出自身项目的冬季特色,多渠道吸引学生加入。2)"权责清晰、机构精简、服务学生、普及提高"。冰雪体育社团的内部机构设立要吸取其他体育社团的经验,结合校园冰雪运动推广的重要目标,把"权责清晰、机构精简、服务学生、普及提高"作为指导思想。社团内部至少要设立竞赛活动部、保障部、外联部、宣传部等四个下属部门。社团外部应接受社团联合会和学校体育部门的共同领导,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该模式有助于高校冰雪体育社团高质量、高水平的发展。3)协调各方力量,保障冰雪场地器材供应。各地政府要加强对高校冰雪运动场地的经费倾斜,保障社团日常训练、竞赛等活动的开展。高校可通过对老旧篮球场等适宜场地的改造完成简易场地建设,也可以联合社会公益力量,让热心于冰雪运动发展的组织或企业协助完成冬季运动场地的建设。在运动器材来源上,应采取学生自费、社团出资、学校采购相结合的方式,多渠道保证供给,降低冰雪运动参与门槛。4)筹集方式多元化,加大社会支持力度。校外赞助为主,社团自筹为辅的资金筹集方式,在适当情况下也可以收缴一定的会费。5)提升指导教师专业水平,注重安全教育。高校应加强对冬季运动教师的培养工作,畅通冰雪项目专业运动员退役后进入高校担任体育教师的渠道,进一步满足社团指导教师的需要。高校要制定相关安全制度及应急预案,健全冰雪运动器材、场地等安全管理细则,加强教师、校医掌握常见突发事件和伤害的应急处置方法,提高自救与互救知识,切实降低冰雪运动风险。6)根据季节变化合理安排社团活动,做到常练、常赛。根据季节分为非适宜季节训练和适宜季节训练。非适宜季节训练除了技巧类训练如双板滑雪的陆地下肢训练,还有同项群的替代性训练,冰上项目社团这一时期也可以定期前往室内冰场进行活动。雪上项目社团必须分为两个时期开展社团活动。进入适宜季节,就能逐渐增加冰上与雪上的实操性训练。7)社团与高校双向推动,促进冰雪体育文化形成。加强社团内部文化建设,如制定中长期发展目标、设计社团标志等。社团领导人应不断提升自身领导能力,建立团结稳定的社团活动气氛。倾听社员意愿,保证社团内部的和谐平等。加强对外交流,提高社员的活动参与度。高校也要对社团的文化建设工作给予适当支持,主动在校内推广冰雪运动文化,提高学生参与冰雪体育社团的热情。
其他文献
选取某图书馆项目阶梯阅览室作为研究对象,设计了顶送+顶回、侧送+顶回、错层侧送+顶回3种送回风形式,并分别对夏季制冷工况和冬季制热工况的气流组织分布进行模拟,对比分析热舒适性差异。结果表明,顶送+顶回的送回风形式在夏季和冬季工况下的表现均略优于两种侧送风形式,但尚不能满足理想的设计要求。两种侧送风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均表现出较大的温度梯度,部分区域无法满足设计要求。
分析“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建设的特色和存在的问题,以“国标”为依据,遵循以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理念,提出了“1+3+2”工程教育改革思路,以期通过该专业建设,创新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和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提高。
本文从电影海报设计中的视觉要素方面解读真人版《花木兰》发布的四个国家的定档海报,通过分析海报中的图像、文字、色彩等设计要素,解读其中蕴藏的电影主题和跨文化传播差异,从而探究在跨文化传播视域下如何把握好跨文化传播的差异。
在电网恢复初期,黑启动资源紧缺,恢复所需时间长。随着配电网接入多种类型的资源,利用含源配电网自下而上支撑输电网恢复、加速黑启动进程逐步具备可行性。本文首先提出输配协同恢复理念,分析向上支撑输电网恢复的配电网需具备的条件,进而明确输配协同恢复方式;然后,结合输电网机组启动过程的功率需求和配电网发电资源特征,定义配电网向上送电外特性,并提出配电网向上支撑外特性建模方法;进一步,以机组启动总耗时最小为目
目的 探讨夹脊穴温针灸结合循经点穴推拿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功能、肌电图及β-内啡肽(β-EP)、α1-酸性糖蛋白(α1-AGP)、血栓素B2(TXB2)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加循经点穴推拿,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夹脊穴温针灸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
文章简述了高温环保过滤材料的发展概况与机理,介绍了传统与新型高温滤料用纤维的性能特点,梳理了针刺、水刺、静电纺等加工成型工艺及涂层、覆膜、除尘脱硝等后整理技术的研发状况,并剖析了当前高温滤料存在的问题,最后指出环保化、复合化、功能化、差别化、产业化将是我国高温过滤材料的重点研发方向。
针对直流接地极线路发生远距离、高阻接地故障时,现有故障定位算法存在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模量网络分析的接地极线路定位新算法。基于线路的分布参数模型,首先建立了故障后接地极线路故障模量网络,在此基础上利用接地极线路量测端的电压电流量计算沿线的电压、电流分布,进而得到故障点处的测量阻抗,最后根据故障点处测量阻抗虚部最小的特点进行故障定位。大量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可实现接地极线路全长范围内的准确定
大豆事关我国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文章分析大豆进口下的内在机制和作用机理,同时剖析其对我国粮食安全、大豆产业发展和居民消费等方面的影响。以此为基础,提出促进我国大豆产业重质量发展的路径,运用1992~2019年的时间序列数据构建VAR模型,并结合定性分析方法进行研究。通过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分析发现,进口大豆对于我国大豆种植区产生了强烈的负向导向激励,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大豆产量的提升;大豆产业对
<正>随着我国将卫星互联网纳入"新基建"中的信息基础设施,2020年成为中国卫星互联网建设元年,在国家大力实施"新基建"的政策支持下,在资本市场的持续关注下,中国的高通量卫星产业必将在"十四五"期间进入放量增长阶段,迎来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和万亿级的市场规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