稠油油藏火驱监测技术系列研究与应用--以新疆红浅火驱试验区为例

来源 :2015油气田勘探与开发国际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eenplast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火驱过程中物理化学变化复杂,油层燃烧产生大量的热量和CO、CO2、水蒸汽等气体.为更好地进行火驱生产动态调控及开发调整,提高火驱最终采收率,必须及时有效地掌握火驱过程中地层燃烧状况、燃烧前缘推进方向、火线波及范围、产出气体组分等资料.本文介绍了井下温压监测技术、火驱产出气体监测技术、火线前缘监测技术等火驱监测技术系列的原理,及其在红浅火驱试验区的实际应用情况.井下温压监测技术研究了井下密封装置、悬挂装置和电缆预制工艺、数据采集等配套工艺技术,实现了多点测温、定点测压,能够监测火线前沿动态变化,满足火驱生产监测要求。通过电化学、红外技术原理,建立的适合火驱现场工况下快速监测气体方法,对燃烧特征气体(O2、CO2、CO)进行测定,实现现场2分钟内快速完成测试,及时判断燃烧状况;通过室内大量实验,比对气体谱图,攻克室内气相色谱分析载气十扰瓶颈,选择氖气为载气,消除对O2的十扰,实现了火驱气体的O2、CO2、CO、N2、CH4、H2全组分分析。第一次建立起电位法监测火驱火线前缘电阻率解释模型,为采用电磁法研究火驱提供了坚实的物理基础;井间电位法监测火线前缘结果与井下温度监测和生产动态反应相吻介;现场应用情况表明井间电位法火线前缘监测技术可以对火驱油藏进行生产动态监测,了解了火驱推进优势方向、火驱前缘位置以及火驱推进过程中油层平面非均质性和纵向上的差异性,能为火驱生产调控提供直接的依据。
其他文献
美国页岩气产量在2014年达到约3400亿方,发展前景良好.中国页岩气储量丰富,但起步较晚,技术尚不成熟,学习其页岩气先进技术,对我国实现页岩气跨越性发展意义重大.本文详细调
TNIS测井技术利用热中子的衰减矩阵数据和俘获矩阵数据,形成成像图和核谱图,TNIS资料解释时利用快速直观解释法、数值模拟理论法和图版定量解释法判断油水层,计算含油饱和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