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我国1997年以来全国行政区划调整研究,把县级以上行政区划调整类型分为地改市、撤县(市)设区、区县调整和市辖区内部调整等类型,总结了各类行政区域调整演变的时空特征及规模分布特征,分析了行政区划调整对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数量、人口规模和城市行政地域范围的影响。研究表明:1997年到2004年我国各类行政区划调整频繁,之后大幅减少,2011年以来又呈增多趋势。1997年以来撤地设市主要分布于中西部和沿海落后地区,东部地区各等级规模的城市通过合并、拆分和重组等手段进行了较多的市辖区内部调整,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地区的超大城市进行了大量的撤县(市)设区,扩大了市辖区规模。中部地区城市市辖区扩张动力不足,进行区县调整的次数多于比撤县设区的次数。行政区划调整扩大了我国城市市区人口规模和城市行政地域范围,使得要素合理流动,提高了要素配置效率。但在发达地区行政区划手段无法在区域层面上解决行政区划与区域经济一体化之间的矛盾,急需创新我国行政管理体制与区域协调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