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R检测技术在不同作物病害诊断及流行中的应用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stbridg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PCR及其相关技术以其灵敏、特异、快速、准确、简便等诸多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不同植物病原菌的种类鉴定、定性和定量检测、病害流行监测及杀菌剂药效评估。近年来,我们在基于PCR的检测技术对多种作物病原菌的分子诊断及其在病害流行中的应用方面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应用RAPD、AFLP和cDNA-AFLP技术分离了9个小麦叶枯病菌Mycosphaerella graminicola的特异性DNA片段并设计出4对专化性强的分子引物。这些引物被用于该病菌在离体及植物体内的PCR特异性检测。成功应用定时PCR技术定量检测该病害侵染后的时空动态发展及田间流行发展过程。首次将RT-PCR应用于该病菌的定性检测及该病害流行期病害发展过程的监测。从ITS中设计了1对小麦眼斑病菌Drechslera tritici特异性引物并用于定量监测该病菌在人工接种植物和自然感染植物中病原的动态发展过程。运用PCR检测技术区分和鉴定棉花上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不同融合群,设计出了一套甜菜褐斑病菌Cercospora beticola的专化性引物,并应用定时PCR技术监测该病菌侵染后的动态发展、田间流行及土壤中的残留菌量的动态变化过程。应用定时PCR技术定量评估多种杀菌剂对小麦叶枯病及赤霉病田间防治效果及其持效性。另外,PCR检测技术也被成功用于检测多种病毒病的发生和动态发展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基于PCR检测技术在病害早期诊断及疑难病害鉴定方面相对于传统的诊断方法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和使用成本的降低,这些技术将越来越广泛地用于植物病害的田间常规诊断和各种基础及宏观规律研究。
其他文献
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rusal disease,IBD)是一种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引起的以侵害幼龄鸡为主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目前,养鸡场常用法氏囊中等毒力的疫苗,
目的研究野艾蒿中4种黄酮类单体化合物:木犀草素、柚皮素、槲皮素、芹菜素和萜类化合物熊果酸对HepG2细胞的AMPK和LPIN1表达的影响,从分子水平探明其降血脂的有效成分。方法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做出了全面部署,这标志着我们党在把握执政规律方面迈上了新台阶,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开启了新境界。基层党组织
期刊
广义凸性分析在优化理论、控制论、决策论等学科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凸集和凸函数作为凸分析的重要载体,在优化理论研究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然而现实问题常受制于所含集
我国已加入世贸组织,农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特别是加大牧业在大农业中的比重尤为重要.目前,发展节粮型草食家畜如牛、羊等的热潮正在掀起,种植哪些牧草饲料作物最好?笔者从事